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做实县域人才“引育留”文章

网评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产业强。与大城市家底厚、平台多、虹吸效应好等优势相比,县域人才工作存在“小城困境”,人才引不来、活力弱、流失多等“瓶颈”客观存在。组织部门要以县域发展规划为承接点,用聚才的良方、育才的智慧、留才的诚意,深耕县域人才“沃土良田”,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完善“活”的引才体系,“提数量”更“提质量”。人才是发展之基、创新之要、竞争之本。要坚持因事择人、按图索骥,不断拓宽引才渠道、丰富引才措施,千方百计提高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实现“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的良好生态。要围绕产业升级“聚才”。依托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招引培育更多“独角兽”“瞪羚”企业,不断提升人才吸附力和承载力,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驱动产业、产才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要围绕借智登高“揽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理念,积极采用“驿站式”管理、“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等模式,实现“楚才晋用”、借“智”发展,为县域建设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要围绕乡情乡愁“招才”。打好乡音共情、乡情连线的“乡愁牌”,广发“求贤令”,积极宣传家乡人才政策,把各类本乡、本土的人才吸引回来、激发起来,构建人才纷至沓来的“强磁场”。

构建“优”的育才格局,“建平台”更“建机制”。用好人才的核心在于效能,既要重视引进人才“输血”,更要重视培育人才“造血”,要紧扣县域发展需要,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多维培养体系,铺好路子,搭好台子,让各类人才创新有条件、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要搭建优质平台。以“产学研”协同为核心驱动力,加快构建与县域实力相匹配的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推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论功行赏”制度,以比拼的热度提高成长的速度。要创新激励体系。分类实施人才认定、评审、评价、激励制度改革,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让人才价值能够得到充分释放,为想干者、能干者提供“凭本事说话”的广阔空间和“靠本事吃饭”的良好机遇。要更加开放包容。全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环境,为人才施展本领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让人才放下包袱大胆试、大胆闯,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营造“暖”的留才生态,“留住身”更“留住心”。县域城市在“硬件”上相对薄弱,留住人才的压力较大,要想打破大城市的“虹吸效应”,需在改善“软环境”上下功夫,拿出“真金白银”,亮出“真情实意”,以最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最大的诚意,竭力营造暖心的留才生态。加强事业支持,让人才“安心”。出台集成度更强、含金量更高的人才政策,对引进的科技创新高端人才、产业振兴紧缺人才、重点领域专门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奖励,进一步畅通人才的晋升通道,以政策优势谋求人才优势。消除后顾之忧,让人才“稳心”。坚持把人才牵挂的“关键小事”办成“头等大事”,做实做细“一站式”“管家式”服务,确保人才在衣食住行、就医体检、子女入学等事项上获得良好体验,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突出政治激励,让人才“暖心”。落实好党委联系专家制度,推动党委领导班子与重点人才“结对子、交朋友”,主动向各类人才“问计、问需、问效”,营造尊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作者:李长江)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