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委、县政府以“建管护运”“四轮驱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4510公里,其中,县道877公里、乡道1300公里、村道2333公里,建制村通畅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建制村通客车率均达100%。全县培育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12个,县级“四好农村路”示范村31个、示范路9条。2021年三台县成功创建四川省第五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24年被评为四川省“四好农村路”建设先进集体。
标准引路、建设上档次,让农村公路“走得通”
近年来,三台县以通达深度、安全韧性、路产融合为标准,建设覆盖全面、质量优良、安全耐久、绿色发展的农村公路,实现全县农村公路县、乡、村、社处处“走得通”。
强化通达深度,建设等级路。“十四五”以来,通三级及以上公路的乡镇占比达90%,30户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65%,实现了100%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06公里,建成通组路385.6公里,惠及全县33个镇乡,实现农村公路县域全覆盖。
强化安全韧性,建设平安路。近年来,全县建立了农村公路建设政府、群众、行业主管、监理单位和试验单位五方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覆盖闭环监管。此外,还整治国道事故多发路段2处、四五类危桥48座,建设村道安防工程143公里,整治普通公路地质灾害57处,建设国道养护工程4个46公里。
强化路产融合,建设示范路。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战略,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三台特色产业同规划、同实施,近年来,共新建12条总长127公里的幸福美丽乡村路,有效整合了芦溪、永明、建平和金石等乡镇的麦冬、生猪、粮油产业资源,为农村产业多元化注入新动力,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交通力量。
数智为先、管理出效能,让农村公路“走得稳”
三台县坚持农村公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是保障”的理念,以数智为先、机制为底,逐步推动农村公路治理能力转型升级,让管理更加协同、规范、高效,实现农村公路从“走通”到“走稳”的晋级。
“数字化”应用助推管理能力提升。以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契机,三台县积极探索路网智慧监测、灾害智慧预警、大数据决策分析等在农村公路领域的应用场景。升级“智慧安全监管平台”,对易塌方、临崖陡坡等重点路段安装风险辨识感知源,实时监控掌握“人、车、路”情况。同时,完善“1+7+2”综合治超建设,提高非现场执法精准查处率;完成川交建安系统项目全覆盖,推动27家货运源头单位系统升级,安装电子劝导站点383个。
“路长制”推广带动管理机制建立。全县建立“总路长+县乡村三级路长制”“路长+网格员”的管理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养护体系,多形式引导群众力量参与路产保护,将农村公路安全管理与路面秩序管控有机结合,确保农村公路日常管养到位,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覆盖率达100%;同时,建立“1+4+N”应急体系,成立4支、80人的队伍,50辆车、20台机械的应急力量储备到位。
“零容忍”执法保障整治到位。全县以“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为主线,联合应急、交警等部门开展常态化专项整治。在道路客货运输、水运船舶、桥梁隧道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严厉打击“三超一疲劳”、非法营运、违章作业等突出问题。出动执法人员3500余人次,检查企业600家次,整改安全隐患950余个(其中重大事故安全隐患5个),约谈企业19家,记分265人,查处“双超”2400余起、查扣非法营运车辆300余起。
安全至上、养护保路况,让农村公路“走得畅”
近年来,三台县秉持“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理念,以提升路况、保障安全为重点,持续提升养护效能,保持农村公路完好、通畅。
多元养护模式保路况。全县建立383支养护队伍,实现行政建制村养护队伍全覆盖。同时,采取个人承包、家庭承包、分段承包的模式,实施专兼职养护,吸纳低保户参与村道公路养护,织密了养护群众责任网,此外,推广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每年对部分农村公路保险进行购买试点,逐年递增,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
路域整治行动保通畅。近年来,三台县持续开展公路沿线路域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清理公路区域垃圾杂物20吨,拆除破损、非交通标志180余处,更换损坏、老化的公路附属设施70余处。同时,按照“便于群众候车、特色农产品售卖、日常休闲”的功能定位,打造进黄路等3条“交通+”特色公路综合服务设施点试点,持续推进路域环境“洁化、绿化、美化”。
隐患排查整治保安全。近年来,三台县把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化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和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全面摸清核准路基边坡垮塌、路面破损、交安设施缺失、桥梁病害等隐患,建好风险管控、隐患排查2本台账,做到家底清、情况明。按照“轻重缓急、精准施策”原则,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对排查出的5类1500余处道路安全隐患开展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让农村公路成为安心之路、畅通之途。
服务优先、运营均等化,让农村公路“走得好”
近年来,三台县将“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致力于城乡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以农村公路优质运营促进百业兴、农民富、乡村美。
以交通运输服务网络衔接促进城乡均等化。按照“成熟一条、发展一条”原则,先后完成6条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将城市公交延伸至距离县城30公里之外的秋林镇,县城近郊20公里范围内基本实现“全域公交”。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在芦溪镇开行“镇域公交”,服务芦溪工业园区等园区职工群众通勤出行。提档升级提供定制公交服务,满足鸿星尔克等规模企业职工出行需求。不断加大县级财政支持力度,先后更新85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2.5%,建成绵阳市最大的集中充电站场。
以个性客运需求服务供给助推出行便利化。为了最大程度满足农民群体性、潮汐性、节令性出行需求,不断创新农村客运运营模式,先后开通2条覆盖成都、绵阳主要机场、火车站的定制客运线路;新增城区至鲁班镇、兴隆社区的“农村定制客运”线路及7座商务车18台;连续3年为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提供“红领巾”专车运输服务,安全运行6.27万辆次,运送学生426.466万余人次。先后荣获省委办公厅“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成效突出单位、四川省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办公室“服务保障一线单位”称号。
以创新农村物流服务模式推动物流双向化。通过建节点、拓网络、抓服务,全力破解农村物流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主动对接商务、农业农村、邮政等部门建设完善全县33个乡镇和383个村级物流节点,改造6个乡镇客运站为综合服务站,并投入400余万元在原城北客运站建设县级物流仓配中心,日处理量达5万余件,切实织密“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网络。鼓励邮政快递企业与农村客运、城乡公交经营者开展合作,为花生、柑橘、麦冬等本地特色农产品提供惠农“极速鲜”和快递包裹服务,先后为40余个县级以上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提供“点对点”寄递专线服务,线上线下累计完成销售额1200余万元。(谭轩文;图片由三台县委宣传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