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理响中国】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大有可为的“20字要求”

理响中国

作者: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研究员,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天雄;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雷波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揭示了民营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和使命担当,也为未来推动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胸怀报国志”:民营企业的使命与担当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民营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应“胸怀报国志”,坚持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国家发展。坚持运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我国在制度、人才、产业、市场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韧性,推动发展引擎。

从华为海思K3V2到麒麟芯片9000S的研发迭代,5G芯片引领国民新潮流;从春晚舞台上的“赛博秧歌”到宇树科技发布的机器狗产品B2-W;从DeepSeek登顶苹果美国地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超越了ChatGPT,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火爆出圈惊艳世界……可以看到,国家对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与营商环境优化、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以及人才激励与保障等方面的支持,让民营企业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民营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主体。这不仅是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内生动力和推动政策落实、营造好发展环境等的生动注解,也是中国经济完整链条和广阔市场的集中显现。这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竞争中性”评估体系,建立涵盖市场准入、融资成本、监管强度的量化指标;二是坚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下的民企参与机制,如在芯片、新能源等领域,增强联合体专利产出效率;三是探索“党建+公司治理”融合模式。

“一心谋发展”:民营企业的创新与转型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指导。首先,生产力是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民营企业应重视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技术创新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民营企业要抓住技术革命的机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推进管理创新,加强企业治理,优化模式创新,拓展市场空间。最后,生产力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大有可为,前景广阔,我们应不断构建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守法善经营”:民营企业的合规与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制度保障。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遵守法律规则,筑牢法治底线,在市场中依法经营,获得合法地位和稳定发展。

守法经营不仅是民营企业应尽的义务,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守法经营,民营企业能够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赢得社会信任,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营商环境法治化取得新突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构建民营企业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也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民营经济组织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履行社会责任。

在“硬件”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机制,打破了市场准入中的隐性障碍,推动基础设施等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保障民营企业能够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涉企执法行为,避免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在“软件”方面,党和国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通过法治手段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鼓励企业家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通过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引导民营企业推进合规与生产、营销、管理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系好合规经营的“第一粒扣子”,提升企业的整体治理能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确保民营企业能够充分享受政策红利。通过完善信贷担保制度和直接融资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先富促共富”:民营企业的责任与贡献

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富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时代新征程的“先富促共富”不仅包括经济层面的带动,还涵盖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先富”群体和企业的成功经验为“共富”提供了实践基础。

民营企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担负社会责任与重要使命。民营经济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担负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使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民营企业不仅是受益者,更是重要的推动者。我们应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推动民营经济在创造财富、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慈善等方面为促进共同富裕贡献更多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企业应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助力共同富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不断弘扬企业家精神,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风范和担当,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1 FDJB005)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