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如约而至,再次聚焦“三农”工作,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擘画蓝图。这份文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文件既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又彰显了时代的创新性,为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彰显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这一工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从人居环境整治到乡村产业发展,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提升,“千万工程”走出了一条符合发展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这既是对这一成功实践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深化拓展。文件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要求与“千万工程”的理念一脉相承,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从“千万工程”到乡村全面振兴,不变的是为民初心,升级的是发展内涵。新时代的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又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既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又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既要传承农耕文明,又要发展现代农业。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二、铺就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求,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文件对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更高要求: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乡村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这些目标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彰显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新内涵。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深化改革为突破,以城乡融合为路径。
新时代的乡村全面振兴,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要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也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三、吹响共同富裕的奋进号角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中央一号文件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突出位置,提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抓住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只有农民富裕了,乡村全面振兴才算真正取得成效。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破解农业农村融资难题;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这些举措体现了政策的温度,彰显了发展的情怀。
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乡村全面振兴的蓝图已经绘就,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引,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借鉴,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在广袤的田野上,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正在逐步实现。
(陕西神木市委组织部 曹 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