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根基,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关键所在。基层党组织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促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明晰责任、勇挑重担、积极履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稳健前行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强化思想作风建设,筑牢信仰之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首先要狠抓理论学习。促使党员干部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以及国家大政方针,这不仅要求他们对理论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更要学会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理论水平与素养。通过深入学习,基层党员干部能够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以更高的视角、更宽的视野看待和处理问题,强化政治担当意识,不断提升政治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和坚定性。
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基。积极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把坚定理想信念当作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常修常练。党章党规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党员干部应时刻对照党章党规,审视自身言行,查找差距与不足。前辈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以及先进典型、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都是党员干部学习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党员干部能够不断锤炼政治品格,增强对党的忠诚意识,时刻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到信仰坚定、意志如磐。
优化工作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效能。迈入新时代,党员干部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增强能力本领迫在眉睫。基层党组织应不断探索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素质本领的有效途径,以好干部的标准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这种培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提升党员干部对所处领域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的掌握程度,使其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步伐,鼓励党员干部拓宽知识面,积极学习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工作中的应用,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落实新部署新要求,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切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使其真正成为人民的“孺子牛”,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基层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群众的利益关切和真实诉求。这不仅需要“身入”群众,更要“心到”群众,用心倾听群众的声音,关注群众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因为这些看似微小的问题,往往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用心解决群众可感可及的实际问题,成为人民群众真正的贴心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严抓纪律作风建设,坚守廉洁底线。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强化纪律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础。基层党组织要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党员干部的纪律建设。全面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线上学习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持续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纪律规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自觉将党的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终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
在纪律建设中,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是关键。基层党组织要聚焦党员干部工作发展的全周期、全流程,科学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四种形态”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通过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持续推动监督关口前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让党员干部习惯于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同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从思想教育、制度约束、监督惩处等多个层面发力,筑牢党员干部遵规守纪、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基层全面从严治党更是任重道远。通过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纪律作风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层保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严的工作要求、更实的工作举措,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基层力量。(沈硕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