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作技艺源远流长,是绚丽的文化瑰宝。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新鲁班”木作技艺传承志愿服务项目以 “新鲁班”志愿服务队为依托,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构建“三新四式”志愿服务模式,推动青少年“接触、深入、爱上、传承”木作技艺,形成良性志愿服务生态。
开展“木艺体验”志愿服务项目。
保护好,让木作技艺“活起来”。江西现代家具产业是全省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木艺资源丰富。基于此,项目开发公益木作培训教材2本,吸收多名信息技术人员进入志愿者队伍,利用数字化技术复原木艺工艺流程及场景。融合家具企业家、高校师生等力量,通过30余次公益场馆讲解、宣讲等志愿活动使青少年认识木文化。举办“青年鲁班”、世赛冠军李德鑫事迹宣讲会等活动25场,开展“木传红音”等志愿活动80余次,持续招募志愿者300余名,实现浸润式“育新苗”。
发展好,让木作技艺“火起来”。项目创新“乐智、生活、传统、客家、红旅”五大系列木艺产品,吸收世赛冠军、能工巧匠等30名行业志愿者,通过“红色教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创新教育”四维公益体验活动,实现体验式“传新艺”。开展公益体验活动进社区200余场,进学校130余场,进博物馆、展览会30余场。
传承好,让木作技艺“潮起来”。项目打造“竞赛、展览、培训”三大志愿活动“菜单”,通过举办“天才小鲁班”“红色木艺模型制作”等公益竞赛,展播优秀作品500余项、举办公益展览13期、开展“助力劳育课”等工艺培训活动130余期,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自2019年以来,已举办9期木文化展览、开展43期木文化宣讲、举办148场体验集市、推进2次IP文化合作等,深度传承木艺,实现点单式“创新形”。
项目创新9大志愿活动,与政行校企共建3大传承平台,与30余个社区、100余所学校结对合作,开展活动400余场,覆盖5万余人次。志愿活动的开展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获赣州市政府、南康区政府等部门点赞。目前,团队志愿者达300余人,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帮弱,形成了“成长式”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赖水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