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质量与效果,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要坚持“新”“质”并重,让党员教育培训既有新颖的形式,又有扎实的内容,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创新赋能,激活教育培训的“数字基因”。形式创新是吸引党员参与培训的重要手段。线上,要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探索建立“用户思维”导向的教育模式,借助“VR党课”“AI精准推送个性化课程”等技术手段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开设在线课堂、设置讨论区、问答板块等,打破传统课程的沉闷氛围,构建起“沉浸式+交互式”的立体学习空间。同时,运用数字化平台的强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对党员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精准评估学习效果。线下,要经常性组织党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展馆、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等,通过让党员模拟重走长征路等形式感悟初心使命,使教育培训从“单向灌输”向“双向奔赴”转变。
质效为王,筑牢党性教育的“精神内核”。质量是教育培训的生命线。在培训中,要始终紧扣“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根本要求。既要系统深入地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调研、经验分享等方式,为党员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成果转化机制,引导党员将教育培训中形成的新思路、新方法及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要注重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成果转化的跟踪问效,及时了解党员在工作中的表现和作用发挥情况,真正把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新”“质”融合,构建教育培训的“生态体系”。“新”与“质”的深度融合会催生乘数效应。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忽视了内容的深度和质量,而是将传统培训方式的优势与现代创新手段有机结合,坚持“必修+选修”互补,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党校+高校+企业”联动,使党员教育培训更加贴近党员需求、贴近时代发展,打造出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实践深度的教育培训新范式。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完善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方法步骤等,确保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要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鼓励党校教师、专家学者、优秀党员等积极参与,制作一批高质量、具有针对性的课程。(高密市纪委监委 窦晓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