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规划提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基层应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着力在组织引领、人才培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应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可通过“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等载体,积极组织理论夜学、党员轮训、寻迹溯源等,多措并举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同时,做好考核“瘦身”,让干部集中精力谋划发展,深入群众化解基层治理堵点,推动“三民工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厚植乡村人才沃土。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要扎实推进后备力量储备工作,依托“传帮带”机制,结合“四维考核”体系,全方位、多维度提升干部治理能力,为高效履职筑牢根基。
立足特色产业优势。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群众生活富裕的根本保障。只有积极培育现代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才能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把党旗插在“项目”一线,带领班子理资源、深谋划、强对接,招引税源企业,为乡村发展打牢实干基础。试点集体经济增收与干部绩效挂钩机制,调动干部“乡村运营”激情,解决运营难题。通过书记抓、抓书记,领办增收项目,拓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整合闲置资源,拓宽共富发展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