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智库 > 地方探索 > 正文

宁夏盐池县:拥抱新风尚 农家生活更和美

春为一岁首,农为百事先。伴随春的信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公开发布,田野里又迎来新一季的耕耘。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1.4万亿斤的新起点上,面对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该如何确保粮食安全?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要让乡亲们得到可感可及的实惠,农村基础设施如何不断改善,乡村公共服务如何有效提升,移风易俗如何持续推进?本报记者走访了一些乡村、采访了专家学者,透过一线故事和专家观点来探寻答案。

——编者

 

四个故事里的中央一号文件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8日 第 18 版)

【故事】初春,宁夏盐池县郭记沟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暖意融融,一场以“抵制高额彩礼,倡树婚嫁新风”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宣讲会正火热进行。“婚姻不该被彩礼压垮,幸福生活要靠双手创造……”村党支部书记黎仲彪的发言引来阵阵掌声。台下,乡亲们听得认真:“这话在理,孩子们过得好比啥都强。”

村民赵辽辽站上讲台,清了清嗓子,讲起自己的故事:“当初我揣着彩礼上门提亲,岳父母没收钱,对俺说‘小家红火是正事’。”回忆起往事,皮肤黝黑的庄稼汉声音微颤,“如今我们经营大棚,去年净赚8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赵辽辽的故事引发大家热烈讨论。王大妈感慨:“辽辽说得在理,只要孩子们过得好,彩礼确实不是关键。”年轻小伙张宇附和道:“以后我找对象也得和对方好好商量商量。”

2021年,盐池县被列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县里出台《婚俗改革实施方案》,将抵制高额彩礼写入村规民约。在花马池镇婚俗改革示范点,王磊夫妇体验了别样浪漫——县领导在长城关户外婚礼舞台为他们颁证,简约仪式节省3万元开支。“没有负债的婚事,脚步更轻盈。”新娘李芳笑容明媚。

一整套婚俗服务跟上。在婚姻登记大厅,新人们可体验传统婚俗文化,参与“贤人颁证”仪式,已有千余对夫妇在此许下婚约。县里推出19项惠民政策,对低彩礼家庭优先提供贴息贷款、技术帮扶,已有14户通过发展滩羊养殖实现增收。

通过建立“婚前疏导、婚中简办、婚后帮扶”机制,盐池县婚嫁平均支出下降34%,平均彩礼较改革前下降35%,涌现出5900户文明家庭。“治理高额彩礼不是一阵风,推动移风易俗要帮着农民想出路、找办法。”盐池县委副书记、副县长许自霖介绍,县里将坚持推行文明简约婚礼仪式、广泛开展婚姻家庭辅导、积极推进家风家教建设,大力培育新时代婚姻家庭文明新风。

【政策点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

【专家点评】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武根:

近年来,农村一些地方高额彩礼让人“娶不起”,甚至出现了“因婚致贫”现象,引起各界广泛关注。针对婚俗陋习,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婚俗改革,开展专项治理,引领文明新风,婚事简办新办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自觉行动。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形成长效机制,要常抓不懈、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在进一步深入剖析农村高额彩礼成因的基础上,拿出针对性强、切实管用的真招实招,既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的激励约束和引导推动作用,又通过规范化管理使婚介、婚庆公司、职业媒人等转变成为婚俗改革的积极宣传者,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婚俗改革的良好局面,切实减轻农民群众负担,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能。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