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智库 > 地方探索 > 正文

担负时代使命 奏响奋进强音——济源示范区2024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担负时代使命 奏响奋进强音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

在“2024”的时间坐标里,示范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紧扣时代脉搏,镌刻下一串串闪亮的奋斗足迹。

这一年,我们高举伟大旗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展分领域分众化宣讲1200余场次;

这一年,我们聚焦中心大局,用心用情用智讲好济源发展故事,主题宣传浓墨重彩,重大报道出新出圈;

这一年,我们以人民为中心,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活动直达基层,文明新风向上向善;

回望这一年,示范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扛牢“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突出理论铸魂、品牌打造和创新创造,推动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凝心聚力。


深学细照笃行 理论武装凝心铸魂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信仰伟力引领奋进航向。

示范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统筹做好理论学习、理论宣讲、理论研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玉川大地落地生根。

深学细照笃行 理论武装凝心铸魂

理论学习提质增效——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2024年,示范区提高理论学习针对性。示范区党工委带头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5次,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6次,研讨交流90余人次。示范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文章《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在《党的生活》杂志刊发。建立完善列席旁听工作机制,对全区各单位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开展列席旁听。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区各级党委(党组)围绕“六项纪律”开展集体学习研讨324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大会召开后,示范区迅速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全区各级党委(党组)深入开展研讨交流学习,一场场高规格的宣讲活动在全区上下陆续展开。示范区党工委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100场,各层级百姓宣讲团围绕全会精神开展宣讲400余场次,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

党的创新理论宣传见行见效——

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2024年,示范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等,深入基层开展分领域分众化宣讲1200余场次。协助拍摄微视频《成语里的中国第三季——愚公移山》,在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视频号、抖音号播出。

社科工作成果丰硕出彩出新——

示范区紧贴群众需求,创新方式方法,打造精品社科普及品牌,积极弘扬济源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科知识。在2024年全国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6项工作30个项目获得省级荣誉,市社科联被评为全省社科普及工作“表现突出单位”。2024年9月24日晚,“玉川雅集”社科市集在世纪广场盛大开集,示范区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全面启动,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尽享“社科盛宴”,2万余人参与沉浸式互动,《光明日报》、新华网、《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等中央、省级媒体纷纷报道,全网关注量超过800万,社科市集获评“河南省社科普及表现突出特色活动”,入选省委改革办改革典型案例红榜。

2024年,示范区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科研究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在《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省级科研成果获奖69项,市级课题结项90余项、新立项96项,评选优质课题25项。在《新济源》党刊开设“玉川智库”专栏,围绕新质生产力、愚公移山精神、济水文化、黄河文化等开展专题社科研究。

2024年,示范区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科研究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在《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省级科研成果获奖69项,市级课题结项90余项、新立项96项,评选优质课题25项。在《新济源》党刊开设“玉川智库”专栏,围绕新质生产力、愚公移山精神、济水文化、黄河文化等开展专题社科研究。

壮大主流舆论 时代强音激昂强劲

纸上波澜,记录历史精彩;笔底春秋,助推时代发展。

2024年,示范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用高质高效的新闻舆论工作弘扬正能量、振奋精气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源实践凝聚强劲动力。

昂扬主旋律贯穿始终——

一个个紧扣中心的主题宣传,记录着济源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一条条“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彩报道,展现着济源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瞬间。

2024年,示范区坚持抓好重大主题宣传,开设“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壮丽75周年·奋斗史诗  复兴伟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源实践新篇章特别报道”等专栏,坚定不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济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聚焦中心工作,开设“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拼经济  奋战‘开门红’”“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经济新引擎”“激发消费潜能  释放市场活力”等专栏40余个,重点推出“聚焦提效能  强力促发展”等系列报道,为济源广大干部群众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提振信心、凝聚强大合力营造浓厚氛围。

外宣推介持续扩大“朋友圈”——

迷人的王屋山秋景、活泼的太行猕猴、神秘的野生金钱豹、蓬勃发展的纳米产业、遍地花开的蔬菜制种……2024年,示范区对外宣传发稿量持续增长,各级主流媒体深度聚焦济源,中央级媒体推出稿件200余篇,外宣推介成效明显。

外宣推介持续扩大“朋友圈”

2024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济源站)、2024年河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吸引了人民网、央视、大象新闻等数十家中央级、省级主流媒体关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闻《河南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对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培育发展情况进行报道。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关注济源“四好农村路”。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级、省级主流媒体20余次关注报道济源。省新闻发布厅举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济源专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源专场新闻发布会,宣传展示济源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的具体成效。

网上正能量汇聚大流量——

济源市民接力救人事件相关话题#市民接力心肺复苏6分钟跑赢死神#登上全国实时上升热点榜单‌,人民网、光明网、环球网等全国70余家媒体跟进转发,获无数点赞。

2024年,示范区紧跟网络传播发展趋势,强化议题设置、突出核心引领,坚持受众思维、创新叙事表达,开展“V观济源”系列网络名人采风活动6期,推出网络作品100余部,28名网络名人积极发挥“济源城市推荐官”职能,创作发声,壮大济源网络传播声量。“村梨园”“村BA”“音乐剧”等一度成为网络传播热词。

网安态势总体平稳——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示范区以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为抓手,强化技术治网能力建设,构建上下协同、支撑有力的技术治网体系,确保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实现“三同步”,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2024年组织了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实战攻防演练,有效提升示范区网络空间安全整体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举行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济源示范区系列活动,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开展网络安全六大主题日以及“七进”活动100余场次;打造“济力守护”网络宣传品牌,开展“e路护考”“清朗一夏”等网络普法性活动10余场,覆盖3万余人,发布优秀普法视频10余部,阅读量超200万。

厚植文明底色 精神家园共筑共享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一年来,示范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刻践行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宗旨,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不断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文明培育向善向好——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组建“新时代宣讲师”“文明实践宣讲团”“文明探源我来说”宣讲团等,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组织开展理论宣讲185场,受益群众达18076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走新”又“走心”,2人入选河南省优秀“新时代宣讲师”。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赏年画·过大年”等各类活动1200场次,受益群众超20万人。常态开展“文明家庭”“凡人善举”“乡村光荣榜”等典型宣传报道,“文明济源”微信公众号入选中国文明网“文明+”矩阵新媒体典型案例。

文明培育向善向好

文明实践全域开花——

培育图书馆、民俗文化馆等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真正将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培育壮大文化文艺、理论政策宣讲、社会科学普及等21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业支队,愚公之声合唱团等13支社会团队入驻实践中心。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我是愚公家乡人 我是文明实践行动者”等活动5000余场。“红枫”老干部文艺宣讲进基层等3个项目入选2024年省文明实践优质培育项目。开展书香济源建设,全年举办各类线上线下阅读活动万余场次,吸引了近10万人次群众参与,营造了人人参与阅读的良好社会氛围。

文明创建高质高效——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建成上线示范区文明创建数智管理平台,提升智慧化创建水平。聚焦群众关切,创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专项排查整改,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工作调度会。开设“我身边的文明故事”专栏,用“小切口”描绘“大文明”,营造浓厚氛围。强化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赶考路上有我”主题系列活动,20件作品在全省获奖。深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文明家园”行动,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1人入选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

深挖资源禀赋 文化文艺繁荣发展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回眸2024年,示范区扎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文旅活动有声有色,文艺精品竞相涌现,文体惠民多姿多彩,一幅幅激扬文化自信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艺精品创作百花齐放——

用文艺展示济源形象,用文艺讴歌时代精神。过去一年,示范区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以文艺繁荣讲好济源故事、传播济源声音、展现济源形象。

2024年6月11日晚,黄河之声系列音乐会之传承与弘扬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主题音乐会在愚公剧场举行,唱响了济源原创的“愚公移山精神”系列歌曲,为激励示范区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岗位干事创业汇聚了磅礴力量。

2024年12月26日晚,济源2025年迎新春交响音乐会在愚公剧场举行,“神话济源”系列交响乐组曲面向观众首次亮相,使观众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济源2025年迎新春交响音乐会

示范区还创排儿童剧《花木兰》,被省委宣传部列为2024年度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此外,全球首部AI全流程大型动漫电影《愚公移山》正在制作。

文创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2024年11月14日至17日,第十一届中原文博会在鹤壁市举办。济源7家企业参展的300多件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展会上大放异彩,荣获6大类共13个奖项。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获第十一届中原文博会优秀组织奖。

2024年,示范区依托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推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先后组团参加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第十一届中原文博会。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保护提升项目、“华夏愚公”系列产品项目等在深圳文博会进行宣传推介。《文旅文创融合新实践 绘就文物活化新画卷》入选省委宣传部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典型案例汇编。

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不断强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024年,示范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赓续城市文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完成济源第四次文物普查市级审核,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仙庙、柴庄延庆寺塔、阳台宫等进行保护修缮。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景区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举办国家级非遗项目邵原神话群大型宣传活动。王屋琴书《愚公移山》节目参加河南省非遗展演。

文体惠民扮靓多彩生活——

文化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2024年,示范区不断丰富文化供给,切实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唱响新时代”济源示范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群众合唱展演活动,唱出了济源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信心决心。第二届“村梨园”戏迷擂台赛,不仅为戏迷朋友们打造了精彩的视听盛宴,更给济源的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示范区扎实开展“典籍里的中国”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原舞翩跹”广场舞大赛、“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等“新时代 新征程 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其中,“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全面展示了“济源乡村文采会”的创新模式,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提供了“济源样本”。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222场次、乡村文采会文化配送160场次、戏曲进校园123场次、中原文化大舞台20场次、“四季村晚”17场次,线上线下受益群众80余万人次。

回望来时路,郁郁芳华;昂首新征程,大道霞光。新的一年,示范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不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现新气象、创造新业绩,为济源在“四高四争先”上走在前、作示范营造浓厚的舆论范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