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夯实“三农”基础,接续奋斗绘宏图

网评

全国两会前夕,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聚焦“三农”。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两会期间,无数中华儿女的目光将聚焦北京,期盼这场盛会能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各地区民生改善注入新动能。群众的期盼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饱含对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深切期待。

可喜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看到一幅幅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看粮食生产,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2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看农民收入,2024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40元,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看乡村建设,乡村特色产业茁壮成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看农业科技创新,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3%……一组组向上跃动的数字交出我国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答卷。

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三农”工作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为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增强了底气、赢得了主动。但也要看到,未来仍面临很多风险挑战,必须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稳扎稳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体现的正是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的定力和担当。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同时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以制度创新释放红利,以产业升级激活动力,有力有效破解瓶颈制约,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千方百计推动农村增活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要结合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通过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要体现乡村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将基础设施建设与田园风光、乡情乡愁融为一体,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尊重地理格局、彰显乡村特色优势,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要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确保乡村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千方百计推动农民增收入。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思想松懈、工作松劲,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

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坚持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有“钱”途;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要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将联农带农作为政策倾斜的重要依据,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良好格局,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两会,相信很多代表委员们将聚焦“三农”工作建言献策,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注入更多活力。(作者:杨娜娜)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