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司法为民暖人心

——新余市渝水区高质量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纪实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法律援助中心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智能法律服务终端实现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覆盖,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成立渝水区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个个创新探索、一项项务实举措,凝聚着智慧与汗水,书写了司法为民、实干笃行的动人篇章,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法为纲,重法善治。2024年,新余市渝水区司法局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笃行法治之力、厚积法治之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体检”护航企业发展

法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你们帮企业调解矛盾纠纷,真心感谢你们!”某民营企业老板特地来到渝水区司法局表达谢意。类似调解涉企矛盾纠纷、开展“法治体检”等工作获得企业点赞,彰显了渝水区司法局的时代担当和司法温度。

2024年,渝水区司法局大力开展“一对一法治体检”活动,组建区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建立区级法学会基层服务站和17个乡镇(街道)法学会基层服务站,派驻24名专家联系服务综治中心、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

打好司法惠民“组合拳”

“群众的需求在哪,我们的服务就延伸到哪。”渝水区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深入践行法治为民理念,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通过劳动仲裁让我拿到了7000元经济补偿金。”受援人谢某某将印有“情系百姓,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渝水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手中表示感谢。

法律援助解民忧,司法为民暖人心。渝水区坚持“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个满意回答”的“三个一”服务标准,紧盯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开通“绿色通道”,推进“援调对接”工作,与人社、工会、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让法律服务“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感“触手可及”。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37件,办结637件,帮助各类群体挽回损失816.2万余元(其中帮助264名农民工挽回损失483.2万余元),让群众在每一个法律援助案件中得到实惠。

心理矫治架起暖心桥

社区矫正有温度,矫正扶直暖人心。“我学会了自我调节情绪的技巧,让我在冲动时能冷静下来,很感谢心理咨询师。”在渝水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社区矫正对象喻某向帮助他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喻某的成功转变是渝水区引入社会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心理疏导的一个缩影。

渝水区司法局探索形式多样的分类教育、个别化矫正模式,建立一人一册心理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开展“日悔一过、日学一法、日行一善”实践活动,洗涤心灵、外化行动,让社区矫正对象从心底接受矫正、服从管理、转变观念、回报社会。

按下法治宣传“快捷键”

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力量。渝水区司法局推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五进”举措,采取悬挂横幅、搭设咨询台、以案释法、法治课堂等形式,开展打击整治非法集资、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保密法等宣传,向来往群众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讲解法律知识,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组建由律师、公证员、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组成的“法律服务团”,深入市场、商铺、企业、乡镇开展“组团式”法律服务,送上丰盛的“法治礼包”。

让行政执法更阳光,让合法维权更便利。渝水区司法局将行政复议调解工作贯穿行政复议案件全过程,办案人员运用听证、走访、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申请人申请复议的事实、理由、证据,加强沟通联系,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促进案结事了人和。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23件,全部办结,推进乡镇办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审查重大行政决策3件、修改合同协议80件、其他文件35件,审查备案行政规范性文件6件,备案率为100%。

岁月流转,记录下法治惠民的闪亮足迹,这是2024年渝水区司法局作出的庄严承诺。如今,渝水区司法局正以坚实的行动,奏响砥砺前行、追赶超越的铿锵乐章。(新余市渝水区 胡春芽 李伟)

[责任编辑: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