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如镜,常照方能正身;纪律似绳,紧守方可致远。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在思想上、行动上、监督上全面发力,以严明的纪律、良好的作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厚植纪律思想根基。纪律意识是党员干部永葆政治本色的关键。要深植纪律之根,必须从思想源头抓起,把党章党规作为政治必修课常学常新。各级党组织要持续开展“沉浸式”党性教育,通过“三会一课”、廉政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把纪律规矩刻印在心。要建立常态化政治体检机制,自觉开展自我检视,及时扫除思想上的“政治灰尘”。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系好“第一粒扣子”,系统学习党的纪律建设史,汲取正风肃纪的智慧力量。要创新教育载体,运用新媒体打造“纪律微课堂”,把抽象条文转化为生动案例,让纪律教育既入耳更入心,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严守行为不越红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在行为上构筑“防火墙”。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婚丧嫁娶等易发问题领域保持高度警觉。聚焦“关键少数”,建立权力运行“负面清单”,防范利益输送。在乡村全面振兴、项目建设等一线工作中,要建立全流程纪律管控机制,对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等环节实行“双人双锁”监督。坚决整治“酒杯中的奢靡之风”“快递里的微腐败”等隐形变异问题,对收送电子红包、私车公养等穿上“隐身衣”的违纪行为露头就打。要建立“亲”“清”政商关系负面行为清单,划定“安全交往区”,防止“勾肩搭背”,避免“谈商色变”,在守住底线的同时激发市场活力。
强化纪律监督保障。完善的监督体系是纪律建设的坚强后盾。要贯通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形成纪律执行的强大合力。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在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建立“智慧监督”平台,运用大数据比对分析公车轨迹、消费记录等数据,精准发现异常情况。推行“一案双查”,既查违纪者责任,也查党组织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探索设立廉情监测点,选聘群众担任“纪律观察员”,让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建立容错纠错正面清单,为担当者担当,让干部在严守纪律的前提下放开手脚干事创业,真正实现严管与厚爱的辩证统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纪委监委 张可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