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7日至2月28日,人民网开展第24次全国两会调查。网民投票结果显示,“民生保障”“正风反腐”“社会治理”三大热词备受关注,位列前三。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此前的23次全国两会调查中,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社会保障”一词曾20次跻身十大热词之列,今年改为“民生保障”后,其关注热度位列榜首,折射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国家发展的深层逻辑。热词的背后,是对一系列政策举措转化为百姓触手可及幸福生活的期待。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一个事关国计,一个连着民生,共同指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础养老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了,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4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运行基本平稳,惠及参保群众2.38亿人次,减少资金垫付1947.25亿元,较2023年分别增长了84.70%、26.71%。可以说,搞发展,即谋民生。比如,医保改革提速,破解群众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这就是心系民生、胸怀万家的政策举措,从“痛点”到“突破”的政策深耕,解决事关人们生活品质的“关键小事”,体现的正是“担当”二字,是给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温、供热之措。
不管是浙江义乌通过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还是广州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改造停车设施,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在推动县域经济振兴与“城市更新”双轮驱动下,居民生活空间迈向更高品质。再看,“AI助老”“智慧医疗”“冰雪科技进社区”等,以技术创新重塑生活场景。内蒙古乌兰察布风电光伏基地、青海海南州光伏产业点亮“绿色经济”,为幸福生活注入可持续动力。这份沉甸甸、热乎乎的民生清单、幸福账单,显示出各项事业中的“民生含量”持续提高。这些都说明,我们要将政策热点转化为百姓的幸福起点,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尽头,改善民生的工作永无穷期,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两会需要来自各个领域的好声音,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社会群体,特别是来自基层的声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的关键之年。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托两会“热点”,以“有解思维”算好民心“大账”,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让美好生活梦想不断照进现实。(作者:唐代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