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献策映初心,履职不停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汇聚民智、共商国是的盛会,也是展现代表委员履职风采的重要平台。一条条建议、一份份提案,既是凝聚民意的“任务书”,更是擘画蓝图的“施工图”。进入两会时间,人民论坛网特别推出“两会国是厅”专栏,聚焦两会热点,聆听代表委员声音,展现新时代代表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孙东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图片由代表本人独家提供)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尤其在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可供抵押融资的资产少,在银行融资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66万件,其中,专利权人为企业的达341.7万件,占全部有效发明专利量的73.3%,如何将专利等“知识”转变为“资金”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2024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强化知识产权增信功能,助力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有效利用区域性股权市场等投融资平台,多种途径解决中小企业专利产业化资金需求。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提供低成本资金渠道,保障银行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取得了一定效果。据统计,2023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8539.9亿元,同比增长75.4%,惠及企业3.7万家。
尽管如此,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还很不充分,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较低。亟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合力,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和体制机制,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由于存在较多难点,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只是将知识产权质押作为一种增信手段,并未真正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为了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助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有必要借鉴相关有益经验,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法规制度供给,健全知识产权市场化机制,充分实现知识产权的财产利益价值。
1.拓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标的物范围和质押方式。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运用,应根据知识产权特性注重其动态价值。一方面,法律规定专利申请权、创作中的著作权等未来知识产权允许通过合同进行转让交易,充分体现了其财产利益和可转让性。所以,可以考虑将专利申请权、创作中的著作权等未来知识产权纳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标的物范围。另一方面,鉴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可以考虑引入最高额质押,允许就同一标的物的各个权项分别进行质押,例如著作权中的复制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演绎权等可以分别质押,充分挖掘知识产权的潜在价值。
2.明确评估机构、担保机构的责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的关键是风险的合理分担,例如评估机构故意或过失造成损害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以及赔偿范围,担保机构的承保范围以及追偿机制等,合理划分各方责任,从而有效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
3.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办法。明确知识产权质押的登记范围、登记条件、提供材料、质押期间效力、质押注销等内容,从而规范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定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操作办法,明确知识产权质押的操作平台、办理时限、办理渠道、办理方式等具体操作流程。
4.搭建全国统一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建立专利权、著作权、注册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质押统一平台,可以改变当前分属各个部门、登记在不同平台的状态,根据权责清单,公示平台职能和办事流程,有效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质押融资安全和效率。强化统一平台的服务机能。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息服务机制,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息、评估信息、第三方机构等信息均纳入平台,设立知识产权“评估专家数据库”“金融机构数据库”“评估机构数据库”“担保机构数据库”等,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查询、交易等配套制度,从强化统一平台的信息服务机能。健全知识产权质押平台管理机制。制定平台管理制度、信息查询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完善平台运行安全保障措施,明确平台管理的责任人等,确保平台健康安全高效运行。建立信用监管体系机制。应当整合市场监管、金融机构、司法系统等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平台共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风险调控,打破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
5.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及市场化机构应共同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提供担保和风险补偿,搭建健全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补偿体系,降低银行提供融资的风险。例如,湖南在运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的过程中,加强运行过程风险控制,建立了风险分担模式:一旦出现金融风险,按照风险补偿资金分担45%、银行及指定合作的担保或保险机构分担45%、评估处置机构分担10%的比例,进行风险共担。可将此模式推广到全国,逐步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担保和补偿体系。
【人物简介】孙东明主要从事新型半导体器件研究,发明了热发射极晶体管、硅-石墨烯-锗垂直异质结构晶体管、碳基时序逻辑集成电路、亚纳米原子尺度鳍式晶体管阵列、碳基神经形态视觉芯片,已在《自然》《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为突破国家控温芯片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孙东明作为创始人以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成立了辽宁冷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5G通讯、车载激光雷达、激光陀螺仪、红外成像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实现了微型控温芯片的国产化自主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