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乡村著名”行动启动以来,竹溪县以乡村地名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文化铸魂、产业赋能、智治增效”的创新实践,推动地名服务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县依托地名建设带动产业增收超10亿元,文旅综合收入达7.9亿元,形成“以名兴业、以名传文、以名惠民”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范式,走出了一条具有竹溪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小地名撬动大产业,打造乡村发展“金钥匙”。聚焦“地名+”融合发展模式,深挖地名经济潜力。通过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地名标志1400余块,将中峰“贡米之乡”、汇湾“特色贡茶小镇”、丰溪“黄连之乡”等地理标识融入品牌建设,推动茶叶、中药材、生态农产品等地标产业提质增效,带动近8万群众就业增收。创新搭建“地名+直播”新场景,组织“寻味竹溪”直播带货活动,累计销售腊肉、蜂蜜等特色农产品30余万元,让深山“土味”变身网红“潮品”。
老地名焕发新活力,激活文化传承“基因库”。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编制出版《竹溪地名志》《竹溪地名故事》,收录山川印象、大地奇观、村庄传奇和历史遗迹等7000多个地名词条和300个地名故事。打造武陵不夜城等文旅新地标,每晚游客近万人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253万人次。“古地名+新场景”的文化体验模式,让“诗意竹溪”成为鄂西北旅游热门IP。
智慧地名赋能治理,构建便民服务“新图景”。构建智慧地名服务体系,全县1114条道路设立智慧路牌1400个,3A级以上景区实现智慧路牌全覆盖。游客扫码即可获取导航、景点介绍等10余项便民服务。同步推进数字地名基础建设,完成1454条地名数据、1114条街路巷信息标准化采集,编制安装数字门牌15万块,为基层社会精细化、精准化治理夯实了基础底座。
“地名是打开乡村全面振兴之门的金钥匙。”竹溪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地名+”融合发展战略,持续释放地名在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基层治理中的多元价值,让每个地名都成为讲好竹溪故事、激活乡村活力的时代坐标。(竹溪县民政局 马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