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兴则国家稳,乡村强则民族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磅出炉,带着诸多极具前瞻性与创新性的新提法,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广袤乡村的发展注入全新活力与无限可能。
以新质生产力为笔,绘就农业腾飞新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农业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它聚焦生物育种、智慧农业、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驱动农业生产要素的全新组合与高效配置。在生物育种方面,通过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培育出更具抗逆性、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智慧农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从精准灌溉、施肥到病虫害的智能监测与防治,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部分地区引入无人机进行农田巡查与植保作业,不仅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还能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推动农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必由之路,为农业腾飞插上科技的翅膀。
以土地改革为墨,勾勒权益保障新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土地制度改革上持续发力,诸多新举措关乎农民切身利益与农村长远发展。在承包地改革方面,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给农民吃下“定心丸”,稳定农民对土地的长期预期,让农民能够安心在土地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资金,促进农业的可持续、规模化经营。宅基地改革中,明确“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让农民的宅基地权益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探索“出租、入股、合作”等盘活利用方式,激活了闲置宅基地资源,既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又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提供了广阔空间。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则进一步完善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民能够共享土地发展红利,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这些土地改革举措,如同一幅细腻的工笔画,勾勒出农民权益保障的崭新图景。
以投融资创新为引擎,驱动乡村全面振兴。乡村全面振兴,资金是保障。长期以来,乡村发展面临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等难题。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创新性地提出“创新乡村全面振兴投融资机制”,为解决乡村资金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通过设立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乡村全面振兴事业。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拓宽乡村全面振兴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发行乡村全面振兴债券,引导社会资本流向乡村。有了充足的资金“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乡村的道路更加畅通、水电更加稳定、通信更加便捷,特色产业得以蓬勃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铺就一条坚实的康庄大道。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南市街道选调生 斯壬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