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近年来,山西省长治市沁县持续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式,通过建立“季轮值”工作制度,完善“四双”服务体系,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下沉一线、融入一线、服务一线,靶向发力破解基层治理突出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闭环治理之路。
谋划“双报到”,强健“主心骨”。严格执行“季轮值”工作制,每季度制定“四双”共驻共建活动计划,报到单位、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按季度轮值,遵循“就近报到、方便服务、全面覆盖”的原则,组织86个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党委报到,1318名党员到常住小区(网格)党支部报到。县直各系统党(工)委每季度第一周组织报到单位研究上报本季度活动计划。社区党委按照资源均衡原则与报到单位共同确定活动日期、参与人数,形成季度活动计划,确保常态化推进“四双”机制。每年3月初,社区党委主动对接,与86家驻区单位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定期召开“共驻共建”联席会议,建立“共驻共建”工作任务清单172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0余件。
推行“双包联”,办好“暖心事”。积极推行报到单位“包”小区、在职党员“联”居民的“双包联”机制,通过单个包联、结对包联的形式,推动86家驻区单位包联小区(网格)77个。结合“居民所需、党员所长”,组织431名在职党员包联261户困难群众,主动认领政务服务、政策宣传、综治维稳、环境整治、文体活动、助老扶困等公益岗位,推进党建共建联建。建立高效议事机制,社区党组织构建“社区吹哨、在职党员带头应哨、小区居民积极响应”的高效议事模式,引导在职党员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统筹解决了小区停车、物业管理、集中供暖等民生问题30余件,形成多方议事、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
平台“双服务”,绘就“同心圆”。县直各系统党(工)委统筹协调,社区党委积极动员,组织报到单位、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进小区开展志愿服务,在服务大局中展现作为。在职党员依据自身专长踊跃认领岗位:教师党员组成课外辅导小组,为社区内的学生提供课业辅导;医护党员组建健康义诊队,定期开展免费体检、健康咨询;文艺党员策划并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社区党委引导辖区单位党组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按照党员职务、特长和服务意向,精准对接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开创了“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形成了“惠从党来、服务到身边,有事齐帮、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格局。报到单位与社区党委联合开展“文化服务送春风 ‘六进’活动暖人心”“九九重阳·久久相伴”主题文艺会演、“健康同行·温暖小区”爱心义诊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56次,开展交通安全、卫生健康等知识讲座26次,慰问困难党员群众143人。
考核“双评议”,架起“连心桥”。围绕每季度“四双”共驻共建活动计划,县直各系统党(工)委每周对驻区单位本季度“四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线上督促。小区党组织定期对报到党员的服务表现进行评议,从服务态度、频次、效果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组织按照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服务情况和党员在小区(网格)表现情况,对驻区单位党组织和报到党员作出积分评价,形成评价台账并上报县委组织部,作为党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根据在册党员单位、社区“双管理”工作办法,社区党委对党员落实“一人一档”规范化管理,把1318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服务情况纳入积分奖励管理,公示积分排名,对98名优秀在职党员进行表彰,点燃了在职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激励在职党员亮身份、送服务、做表率,在基层治理中扛起“党员担当”,推动在职党员报到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中共沁县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