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理论前沿 > 正文

两会国是厅 | 安庭委员:保护、开发农作物“老品种”,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1741165381174

编者按:献策映初心,履职不停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汇聚民智、共商国是的盛会,也是展现代表委员履职风采的重要平台。一条条建议、一份份提案,既是凝聚民意的“任务书”,更是擘画蓝图的“施工图”。进入两会时间,人民论坛网特别推出“两会国是厅”专栏,聚焦两会热点,聆听代表委员声音,展现新时代代表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0c77168f305d61704b7cffe5120831e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照片由委员独家提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这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保护、利用和开发农作物“老品种”在次战略部署中具有关键作用。“老品种”特指那些历史悠久,长期在特定地区种植或繁育的传统作物品种,兼具生态适应性、独特的营养价值和文化价值。保护和开发这些品种,对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绿色发展、培育特色农产品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潜力,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建议:

完善我国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加强基层种子库(圃)建设能力,多层次、系统性保存地方“老品种”的种子、基因材料和相关数据,完善基层种植养殖户通过库(圃)利用、交换、保存的体制机制,实现农民参与下的育种利益分配,夯实“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根基。

加强科技精准鉴定能力。鼓励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与县域政府合作,开展地方农作物“老品种”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不断开发出具有县域地方特色的农产品。

推动建立我国农作物“老品种”的奖励补偿机制,促进种植养殖户的积极性。完善对我国农作物“老品种”的认证机制,设立专门的认证机构,建立监督机制,防止伪劣产品混入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县域地方“老品种”的声誉。

助力开发消费市场。配套一揽子政策工具包,将县域农作物“老品种”的保护利用与餐饮、医药、文旅等消费市场高度结合,使之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活水源头”,更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实施公益传播,在“舌尖上”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向海内外讲好新时代“舌尖上的中国故事”。以教育活动、美食文化交流、社区市集、公益宣传推广等手段联农带农,联通城乡,促进县域城乡居民的广泛参与。增强社会面对农作物“老品种”的认知,让中华民族特有的物种和文化资源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