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乡风文明 > 正文

两会国是厅 | 李翠利代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1741165381174

编者按:献策映初心,履职不停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汇聚民智、共商国是的盛会,也是展现代表委员履职风采的重要平台。一条条建议、一份份提案,既是凝聚民意的“任务书”,更是擘画蓝图的“施工图”。进入两会时间,人民论坛网特别推出“两会国是厅”专栏,聚焦两会热点,聆听代表委员声音,展现新时代代表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铸魂工程,是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对于引领乡村意识形态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存在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财政投入不足、从业人员匮乏、业务指导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文化振兴步伐。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安阳市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妇联主席,全国三八红旗手,“微光书苑”负责人李翠利建议:

设立村文化专员岗位,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建议在村“两委”干部中遴选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委员担任村文化专员,负责乡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工作,加强对乡村文化活动的政治引领,确保各类文化活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低俗、虚假宣传误导群众,维护乡村文化健康发展。

重视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支持机制一是解决编制与待遇问题。为农家书屋、文明实践站等配备专职管理员,解决其编制、工资及待遇问题,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二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以乡土人才为主的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服务建设,带动乡村文化事业繁荣与经济发展。

提升乡村文化建设从业者素养,缩小供需差距一是加强培训指导。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管理者和从业者的培训力度,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二是鼓励深入群众。支持创作者、从业者深入乡村生活、了解群众需求,创作出符合当地民俗民情、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成效在政府考核中的比重一是完善考核标准。建立以服务成效为核心的乡村文化建设考核标准,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二是加大考核权重。在地方政府行政考核中,适当提高乡村文化建设成效的考核比重,引导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乡村文化建设工作。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