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力量。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民营经济座谈会再次释放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鲜明信号,强调以创新为引擎,激活民营企业发展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站在新起点上,民营企业唯有乘势而上、破局突围,方能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政策护航,厚植民营经济成长沃土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之举。政府需以系统性思维完善制度设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金融支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局。完善产权保护法治体系,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让企业“创新无惧、投资无忧”。通过构建“政策直达、服务直通、诉求直报”的政企互动平台,动态响应企业需求,以精准化、长效化举措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创新引领,锻造转型升级核心引擎创新是民营企业突破瓶颈、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政府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创新生态链。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设立专项引导基金支持“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领域突破。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鼓励“专精特新”发展,建立梯度培育体系,对隐形冠军企业给予品牌推广、市场拓展支持,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延伸。完善创新容错机制,简化科研经费管理流程,激发企业“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让创新活水奔涌不息。

聚才兴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智力高地人才是企业创新的第一资源。政府需打破体制机制束缚,推动人才要素向民营企业集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通过“揭榜挂帅”“候鸟专家”等柔性引才模式,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参与关键技术攻关。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打破户籍、档案限制,推行“一卡通”服务,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提供定制化支持,让人才“心安之处即故乡”。鼓励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探索股权激励、项目分红等多元化分配方式,激发团队创新潜能。通过构建“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为民营经济注入生生不息的智慧动能。

(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 张宝辉)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