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新余市渝水区:除隐患 治“未病” 筑牢铁路安全防线

新余市渝水区坚持“护路就是护发展、护路就是护平安、护路就是护形象”的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举措,扎实开展日常巡防、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涉路矛盾调处等工作,有力保障了全区铁路线路安全稳定。

一是强化检查指导。渝水区时刻紧绷重点时期、重点区段的安全弦,将护路联防工作视作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区、乡、村三级护路联防组织以及成员单位的职能联动作用,定期组织铁路部门与地方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铁路沿线治安形势。针对问题仔细剖析背后的原因,力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同时,全面落实面、片、段、点的“四级包保”责任体系,对支线案(事)件多发地及时下达平安建设督办单和预警提示,明确整改要求与期限,确保从严整改到位。工作人员深入重点区段、关键部位开展实地检查,详细讲解当前铁路沿线的安全特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部分铁路路段存在的潜在风险点。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当场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及时解决护路联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二是强化路地协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致力于畅通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定期会商,共同研究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检查同行、治理通力,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排查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落实。在环境重点问题日常联动处置方面,积极推动交通、住建和铁路工务管理部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规范铁路环境安全日常联动处置流程。整合司法、交通、农粮等职能单位以及调解组织的力量,在加强涉铁矛盾纠纷的排查、研判、梳理、化解上下足功夫。利用基层人熟、地熟的优势,结合地域合作和路地联动,制定“三定一包”措施,即定方案、定责任人员、定时限和包处理,限期调处矛盾纠纷。此外,还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和诉求,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充分发挥铁路护路联合工作站的作用,以构建严密的防护网络为切入点,实现铁路民警、工务部门和护路联防组织的有机联合。组织开展联巡、联排、联宣、联调等活动,进一步促进路地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使各项工作实现无缝对接,为保障铁路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汇聚群策群力。筑牢安全防线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渝水区动员各方力量齐抓共管,不断增强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共同为铁路安全保驾护航。发动44支义务护路队伍、33名护路承包志愿者开展联合大巡查,与铁路民警、专职巡防队员保持密集联系,加强日常、集中、定时联合巡逻排查。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强化队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他们自觉履行职责、维护铁路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及时兑现隐患排查奖励,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提升志愿护路队伍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协调在支线重点地段新设防护网,安排专人24小时查看值守铁路沿线视频监控,利用春节返乡、寒假和安全生产、平安建设宣传等有利时机,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为特殊群体和学生送去宣传品,在传递安全知识的同时表达温情关怀。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紧密结合,形成强大合力,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铁道安全网。(新余市渝水区护路办 习梅芳)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