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两会国是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姚佐平:因地制宜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编者按:3月4日,2025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通用五菱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姚佐平出席会议,并提交了《发挥广西资源及区位优势,助力汽车产业电智化转型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支持微小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两项建议。人民论坛围绕上汽通用五菱及广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对姚佐平进行了专访。

1741314830670

人民论坛: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智化转型已经驶入“快车道”。作为广西汽车产业的代表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在电智化转型以及引领本地产业链电智化升级方面,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创新实践经验?

姚佐平:当前,AI(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新能源汽车电智化转型。上汽通用五菱积极布局AI,主要以三个方面的创新实践加速五菱电智化转型步伐,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AI驱动产品创新。宝骏汽车与卓驭科技深度合作,推出国内首个纯视觉无图智驾解决方案——灵眸智驾系统,是智驾普及的先行者。加速AI与灵语智能操作系统的融合,实现同级别最快的380ms语音响应;今年2月初,宝骏汽车灵语智舱与DeepSeek大模型已完成深度融合,成为行业首批将 AI 前沿技术应用于量产车型的品牌,宝骏享境成为行业首个完成实车装载车型。

AI驱动智造革命。上汽通用五菱打造了全球首个精益智造岛式工厂,利用AI技术整合AGV智能调度、视觉技术、过程数据管控,构建起“感知-决策-优化”的全链条智能体系,重塑传统的生产模式,提升产线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目前,精益智造岛式工厂车型兼容数量已超过20个,实现人员效率提升30%、制造成本下降27%、制造时间减少35%以及100%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应用,精益智造岛式工厂将迎来更多创新与突破,持续推动五菱智能制造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AI驱动汽车产业链智能化管理。上汽通用五菱利用AI技术搭建产业链协同管理平台,提升供应链交互效率和体验,将零部件企业信息流、实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实现运单智能调度比例超80%、厂内零件库存准确率99.9%,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人民论坛:五菱汽车在下沉市场的成功有目共睹,也印证了微小型新能源车在乡村地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您认为新能源车在下沉市场的应用还面临哪些问题?如何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因地制宜进一步推广普及?

姚佐平:新能源汽车下沉,首先面临的是充换电基础设施不足,相比电车,可油可电的插混车型更受下沉市场青睐;其次是产品适配性问题,不少下沉市场用户需要用车载人、拉货,要求汽车既坚固耐用又经济实惠,而现有新能源车型以家用轿车为主,价格方面相比同级燃油车没有优势,且难以适配农村生产场景以及复杂路况,我们2024年3月推出的五菱扬光很好地满足了乡镇用户的需求,自上市以来连续蝉联新能源轻客市场第一;另外,部分车企的服务网点不健全,普通修理厂难以处理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故障,造成维修服务难、维修周期长、成本高。

推动新能源汽车加速下沉,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具体对待,五菱“柳州模式”就是政企联动、因地制宜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一次重要探索。在政策方面,柳州市累计出台了十余项包含发展规划、推广应用、基础建设、交通管理、财政补贴、物价管理、充电设施建设补贴等在内的一揽子配套政策,如建设新能源汽车专用车位、实行差异化的新能源汽车交通管理政策、完善充电设施建设等,全面统筹保障资源配置,形成了自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的完整体系;五菱则充分发挥在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生产制造上的优势,推出五菱宏光MINI EV等小微型车,兼具实用性和极致的性价比,并享受停车免费、购车和充电补贴等优惠政策,用户的购买和持有成本非常低,全面满足城乡居民的绿色出行需求,从而助力柳州这个三线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位居全国第一。

人民论坛:对于广西而言,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是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基础。请您具体谈谈,广西在新能源电池材料、清洁能源供应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要想将这些优势转化为汽车产业链发展动力,打造区域性电智化产业集群,广西还需要哪些国家层面的支持?

姚佐平:在新能源电池材料方面,广西有全国最大电池级硫酸锰生产基地,年产能接近40万吨,占全国市场近40%的份额;有国内领先的电池用铜箔、铝箔等生产基地,而且广西铝土矿储量全国第二、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在“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已有初步布局,具备“以铝代铜”的产业优势。

在低碳材料方面,广西竹林面积达千万亩规模,竹材年产量居全国前列,可推动“以竹代塑”在汽车内饰、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实现降本减重及全生命周期减碳,推动汽车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为了将广西资源优势转化为汽车产业链发展动力,今年全国两会,我们提出“以铝代铜”“以竹代塑”,建议打造“铝-竹”双链协同研发平台、建设泛铝件先进制造基地,推动铝材向新能源汽车高端部件的应用延伸,带动铝精深加工产值提升,辐射西南地区及东盟市场,这些将对推进我国汽车产业电智化、低碳化转型,构建面向东盟的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希望国家在政策引导、整合链条资源、完善配套体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人民论坛:东盟是全球汽车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如何帮助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并在竞争中突出重围?

姚佐平:当前,国内车企出海面临着诸多外部因素的挑战,包括国际贸易壁垒、技术标准差异、品牌认知不足、本地化运营难度大、跨文化沟通、消费者偏好差异等问题。

上汽通用五菱是中国最早一批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以新质生产力链通全球,取得了连续蝉联印尼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优异成绩;2024年又发布“一二三”东盟战略,以深耕东盟市场为战略基点,逐步将成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优势扩展至全球各地,成为中国品牌新质出海的新观察样本,也为其他车企“走出去”提供了有益借鉴。

“跨海搬链”,“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协同。五菱是最早在印尼投资建厂的中国车企,不仅带动17家供应商组团出海,输出品牌及产品,还在印尼当地自主开发了超过50家本土供应商,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零部件生产到整车组装的本地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了五菱在印尼市场的竞争力,帮助五菱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顺利突围。

深耕本地化,推动属地融合。五菱印尼工厂的本地化率超过60%,本土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比例超过75%,不仅在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与印尼大学联合设立了“东盟新能源研究院”,培养属地化工程师,为中国企业在东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好评。这表明,通过本地化运营构建互利共赢的新生态圈,是减少国际贸易壁垒、解决跨文化差异等挑战的有效办法。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地位。上汽通用五菱与相关机构共同成立中国东盟汽车标准法规研究中心、筹建东盟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与印尼和印度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参与印尼新能源标准制定等,持续输出中国汽车标准,打破技术壁垒,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五菱Air ev的安全设计被纳入《东盟新能源汽车技术规范》,这也是中国车企首次在国际新能源汽车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