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绘就基层年轻干部成长新画卷

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新任务,年轻干部亟需在风雨中历练,在实践里打磨,锻造出能担重任的“铁肩膀”与“硬脊梁”。而导师帮带机制,作为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村级班子建设根基的有力武器,明确“谁来帮”的主体、细化“帮什么”的内容、聚焦“怎么帮”的方法,为年轻干部投身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对焦”,锁定帮带主体,涵养年轻干部“脚踏实地”的作风。大批刚迈出大学校门、工作不满三年的年轻干部,如同初入丛林的行者,虽怀揣理想,但因缺乏基层实践经验,常陷入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困境,在与群众沟通时也容易“碰壁”,适应基层工作的能力亟待加强。为化解这些难题,需秉持“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帮什么”的原则,精心打造导师资源库与帮带对象需求库。从基层中挑选那些经验丰富、实绩突出的老同志担任导师,为年轻干部“一对一”“手把手”传授做群众工作的技巧与智慧,帮助他们在田间地头、家长里短中学会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诉求,逐步养成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精准“结对子”,让年轻干部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快速成长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在基层热土上扎稳根、开好花。

扎根“一线”,创新帮带方法,激发年轻干部“奋楫争先”的干劲。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只有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在帮带过程中,导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活字典”“指南针”的作用,结合帮带对象的性格特点、专业背景,灵活运用“以案说案”的生动实例、“现身说法”的亲身体悟、“总结说理”的经验提炼,探索出最适合的帮带路径。这不仅能提升年轻干部独当一面、应急处突的能力,更能搭建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导师要引导年轻干部在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养成狠抓落实、钻研业务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在基层一线发光发热的热情,让青春在乡村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着眼“长效”,健全帮带机制,锤炼年轻干部“百折不挠”的意志。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是重中之重。“导师帮带制”不仅是新老传承的“接力棒”,助力年轻干部办实事、快成长,更是磨炼意志的“磨刀石”。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年轻干部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融入血脉,化作行动自觉,逐步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这种精神力量,将激励年轻干部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以坚如磐石的意志向着目标奋勇前行。

(浙江省安吉县灵峰街道 徐吉吉)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