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夯实基层之治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就要始终以党建为核心,以组织为纽带,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坚持精准问需、数字赋能、多方共治,夯实基层治理之基石,实现基层治理效能提升,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路。

精准问需基层治理直接面对广大群众,更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民情民意。必须织密织严、建好用好网格这一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和“最小单元”,激活社会服务“微细胞”。可以通过走访调研,精准对接群众诉求,坚持问政问需问计于民,努力解盼解难解急于行。用手敲开百家门,用嘴问出百家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清单范围内,找出群众最急最盼的任务加以推进,推动基层工作和服务更精准地与居民需求对接;开展民主协商,打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持续激发基层群众自治活力,让群众的事情由群众商量着干。同时,回应群众诉求,重在动真碰硬。要用好群众工作法,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持对群众有利的就锚定目标加快干,条件不成熟但有基础的创造条件干,于长远有利的坚定不移干,劳民伤财的事坚决不干,实实在在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才能在治理全过程中不断提升解决矛盾、优化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是做人的服务工作,服务意识强不强、效率高不高、流程多不多,都是老百姓心中的“评分依据”。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层治理也要善于借助技术手段,让流程精简下去,让服务充实上来。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数字化基层服务,按照“一网统管”要求,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要不断推进减负增效,厘清事项责任边界,优化事项处理流程,以更加高效、更具韧性、更有温度的基层治理赋能高质量发展。

多方共治。基层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群团力量于一体,多方共治。面对深刻变革的社会结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鼓励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基层治理,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扮演“主角”,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发展环境,把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创新活力激发出来。要统筹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两企三新”等群体,广泛吸引区域外具有成熟管理经验、前沿服务理念的优秀社会组织,通过联动资源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