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两会国是厅|李国兴委员:加大力度支持香港发展“文化金融”

1741314830670

编者按:献策映初心,履职不停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汇聚民智、共商国是的盛会,也是展现代表委员履职风采的重要平台。一条条建议、一份份提案,既是凝聚民意的“任务书”,更是擘画蓝图的“施工图”。进入两会时间,人民论坛网特别推出“两会国是厅”专栏,聚焦两会热点,聆听代表委员声音,展现新时代代表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微信图片_20250307170234

全国政协委员,美亚娱乐资讯董事会主席李国兴(照片由委员独家提供)

当前,世界各国在金融领域的竞争,不只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等“硬实力”,更有理念、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软实力”。在这一大背景下,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作出建设金融强国的重大战略决定,特别强调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业是香港发展的支柱。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双重重大利好国策加持下,香港迎来发展“文化金融”的重要契机。

必须理清“文化+金融”和“文化金融”两个概念。“文化金融”是指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先导作用,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融资、投资、交易、风险管理等需求。“文化+金融”只是通过金融机构赞助文化活动等形式浅层融合。近年来,香港在发展“文化金融”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比如发布联名信用卡、发行数字文化资产等,但力度、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

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大谋划力度。2022年,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发出《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2024年,《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又提出构建国际黄金交易中心。这些愿景虽具有前瞻性,但具体落实相对保守。香港虚拟资产相关产业发展相较愿景预期有些落差,有可能被新加坡超越。此外,目前深圳文交所和上海文交所等已经为中小微文化企业与文化IP相关的资产估值、融资及管理等贸易活动提供专业化服务,香港则相对滞后,导致中小微文化企业和文创企业融资难,也需要破题。

二是拓宽行业广度。随着“文化金融”繁荣发展,相关的专业和中介服务,包括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等也会相应成长,进一步激活文化金融的生态系统。香港要从中介服务体系、信贷、直接融资、对外贸易、文化消费、资产管理等多方面对“文化金融”发展作出部署。要充分发挥香港国际级大型艺术交易平台和专业知识产权服务链优势,在企业融资基础上促进文化艺术产品和文化的知识产权(文化IP)高质量发展。

三是挖掘产品深度。香港是文化企业筹集资金的热门地方。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及本地文创公司超过90家,市值接近1700亿港元,以影业、媒体、出版及娱乐公司为主。但这方面的需求仍然十分庞大,香港特别行政区需要完善上市机制,特别是提升流动性,吸引更多文化创意产业公司来香港上市、发展业务。同时,构思活化GEM(前称创业板)或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策略有系统地支持文化企业融资。

香港金融体系完善、实力强大,已具备发展“文化金融”的良好基础,但决心和魄力不够。期望在中央指导支持下,加强文化艺术金融产品的研发,构建产业生态,发挥香港独特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强国建设带来新的增长点。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