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两会国是厅】郑功成代表: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两会国是厅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支柱,更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力量。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直面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矫正偏差的路径,充分发挥其高效配置风险保障资源的重要作用,在有效维护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发展的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建议:

第一,让保险业回归市场本位。一是保险业应当扮演好优化配置全社会风险保障资源并提供风险保障服务的角色。只有坚持并维护好这一本色,才能真正保障其获得健康长足的发展。二是整个行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认真、深入地调查了解社会对保险的真实需求,以确保有效供给。三是政策性保险也需要保持市场定位,比如农业保险需要在费率厘定方面、产品设计方面更接近市场需求,利用制度设计解决以往经营方面的问题,加强专业训练。

第二,重视保险的非金融属性。保险行业需扭转经营思路与监管思路。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解不应停留在把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获取投资回报这个层面,而应该继续往下做实。比如,在养老、健康等领域,保险行业作为养老、健康服务提供方和经营者,能更加有效地利用保险业资金实现社会治理目标。

第三,尽快实现灾害保险的顶层规划,优化灾害保险制度。其一,推动灾害保险立法,从顶层设计上区分各方责任,做好灾害保险制度规划。其二,顶层设计需基于国家风险治理的高度,思考系统性巨灾风险的解决思路,推动建立国家层面超额系统性风险的兜底机制,以专业所长为国分忧。其三,基于灾害风险的特殊性,建立自主可控的风险分散体系。其四,在重点领域实现灾害保险突破,使住宅保险成为居民消费的“必需品”。一方面,通过物联网设备等数字技术,实现住宅风险可保可控,比如通过无人机红外扫描,可以快速低成本地确定房屋风险等级;在低洼地区,安装智能预警器,可以达到减灾防损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相关政策引导城乡居民投保住宅保险,比如通过税费减免或优惠激励居民投保住宅保险,鼓励企事业单位以团体保险方式为职工交纳保费。

第四,打破数据壁垒。强化个人数据流通保障,由部委牵头,有限度地将数据开放给央企保险公司或者高等院校试点,再传递给其他类型保险企业。央企保险公司具有充分应用数据、保障数据安全、盘活数字资产的优势。高等院校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具有数据安全保证,通过高等院校脱敏、过滤后的数据研究结论,再传递给保险企业,可以实现数据安全双保险。

第五,促进保险监管高质量发展。其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作为保险行业的监管部门,需要跟其他部委进行更深度的合作,更主动、更积极、更开放地引领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其二,理清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公司治理)的边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管机关与主管机关应按照监管规则对保险经营主体进行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行业自律应代表行业利益,为会员服务,为行业稳健发展做好服务;公司治理则是为了维护相关方利益,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实现相关方利益最大化。其三,建立保险监管与保险市场的“防火墙”。“防火墙”不仅要在监管纪律中体现,更应该体现在监管政策和法规上。要引导大中小型保险公司坚持正确发展方向,注重中小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限制保险企业频繁更换股东和管理层的行为。其四,保险监管政策需要与国际监管政策做好衔接,同时还需要具备底线思维,监管政策上除了不能照搬国际制度外,在风险分散方面,需要尽快建立自主可控的风险分散体系,以应对未来可能的紧急情形,提前做好预案。

第六,加强保险业职业伦理研究和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从业人员应该强化职业教育,保险公司需要从考核制度、产品设计等方面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保险业在全社会的信任度,进而提高保险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