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把面向基层的多头重复、指标细碎、方式繁琐的督查检查考核减下来,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事上”。持续为基层减负,是发展所需,也是民心所向。
文山会海、繁琐报表、各种考核……形式主义如同基层的枷锁,束缚了实干者的脚步。过去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破形式主义之弊、减基层负担之重,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促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切实精简文件、严格精简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明晰基层权责等一系列举措,去虚务实,动真碰硬,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把基层干部从不必要的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可以放开手脚闯、卸下包袱干。
减轻基层负担绝非一日之功,老问题和新情况难免交织出现。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需要在落实上一抓到底、较真碰硬。要持续发扬钉钉子精神,瞄准为基层减负的痛点、难点、堵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不断健全完善长效机制,设定“硬约束”,形成长期有效的“硬杠杠”,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切实为基层干部潜心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基层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把“应减之负”减下去,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把“应担之责”担起来。基层需要减负,也需要赋能,要做好减负与赋能的“加减法”。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标准,把减负和赋能有效统筹起来,不断激发基层干部服务群众、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创造力。要在实践中看效果,不仅看无谓的负担是不是真轻了,更要看工作实绩是不是提升了。要强化正向激励,让担当作为的干部得到正向激励的“大红包”,激励他们越干越有劲,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干好事业、勇创佳绩。
为基层卸下多余的担子,放开的是手脚,赢得的是民心。以减促干,把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活力激发出来,把拼劲、闯劲带起来,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书写实干担当新篇章。(作者:李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