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指导“三农”工作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了新蓝图。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乡村全面振兴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唱主角”“当主演”。
要让农民干有愿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农村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家园,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建设什么样的乡村,应当充分尊重和听取农民的意愿和建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始终做到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要建立健全自上而下、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乡村发展机制,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拓宽其参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的渠道和途径,不断增强农民为乡村全面振兴作贡献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要让农民干有奔头。“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让农业成为农民有奔头的产业、农民共同参与的产业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农民能干的尽量让农民干,加快形成企业和农民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确保农民能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要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手段,尽可能让更多农民参与进来,让农民有更多决定权和分配权,切实为农民增收提供保证。
要让农民干有地位。农民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过巨大贡献,广大农民理应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要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职业“新农人”培育体系建设,努力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使其获得与职业价值匹配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要让农民过上有品质的生活,不断提高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充分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努力补齐农村社会保障短板,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作者:宋鹏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