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选调生当以“清晨之问、静夜之思”的责任感,“闻令而动、起而行之”的执行力,以“六干”为笔,以基层为纸,在阡陌纵横间书写破难争先的青春答卷。
以“忠诚干”的信念铸魂,做扎根基层的“追光者”。入基层,需厚植“为民情怀”,主动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的大局中,在田间地头倾听“泥土心声”,用专业知识助力集体经济破局;需读懂“中国乡土”,把“第一粒扣子”扣在“为谁干事”的价值选择上,在走村入户中读懂“民生账本”,以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初心;需锚定“青春航向”,在低保核查时多问一句冷暖,在防汛抗台时多踩一脚泥泞,让理论宣讲既有“泥土味”又有“时代感”。
以“务实干”的锐气破局,做改革攻坚的“践行者”。基层工作矛盾交织、千头万绪,要敢于打破“惯性思维”,搭建“协商驿站”平台,化解社会矛盾,优化资源配置,展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生动实践;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落实群众急难愁盼,用脚步编织出“民情经纬网”,用民情日记记录民忧民盼,加强协同配合,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要善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治理模式,通过政务服务数字化、社会治安智能化等,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治理效率。
以“担当干”的标准立身,做群众认可的“答卷人”。基层工作成效最终要由群众评判,选调生要提升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精通业务知识,成为群众与基层工作者的沟通桥梁,在面对群众咨询时给出准确、专业的解答,使群众信服;要强化服务意识与责任担当,落实政策注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调解纠纷及时跟进处理进度,积累群众信任;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灵活的工作方式、鼓励支持的工作态度,如推动“垃圾分类积分”模式,实现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双提升,实效赢民心。
以“创新干”的智慧赋能,做知行合一的“多面手”。基层工作既要“埋头苦干”,更需“创新巧干”。发挥理论优势,将政策语言转化为“方言土话”,在政策宣讲中架起“连心桥”;拜群众为师,学习调解纠纷的“老支书工作法”、掌握乡村发展的“土专家经验”,善用新思维、巧用老智慧,找到基层治理的“最优解”;实时梳理民情,将各地示范村调研成果转化为惠民举措,积极探索共富模式,帮助村民打开农产品销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
以“团结干”的豪气聚力,做乡村全面振兴的“守护者”。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切实做到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带动经济发展、村民依法履行义务,形成上下一心、左右协同的良好局面;要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群众在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让乡村全面振兴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以“廉洁干”的作风修身,做克己奉公的“明白人”。在基层锻炼过程中,选调生须时刻绷紧纪律之弦,严守纪法规矩,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资金使用透明公开,特别是在征地拆迁、惠民资金发放等关键领域,严守底线、不越红线;远离“表演式落实”,在日常工作中杜绝“躺平”“摆拍”等形式主义,全面做到“心至”“身入”,努力将民情建议转化为民生工程;筑牢思想防线,在组织生活会中“红脸出汗”,在廉政教育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让青春之路始终行稳致远。
(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华联村选调生 邵远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