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动能,产业链党建正以红色引擎驱动民营经济血脉畅通。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关乎现代化建设全局。基层党组织需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战略思维,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
激活“打铁必须自身硬”的使命担当,破壁垒、强根基,以党建引领筑牢协同发展“主心骨”。民营经济航船行稳致远,离不开党建航标指引方向。在全球化逆流与数字化浪潮的交织冲击下,传统发展模式面临“断链”“堵点”的严峻考验。党组织要成为产业链上的“定盘星”,通过构建“理论学习+政策解读+战略研讨”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将新发展理念深植企业家思维。在宏观经济承压期,需建立“书记领学+专家导学+党员践学”机制,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破译市场迷局,以“双循环”战略视角重构发展坐标系。针对民营经济“成长的烦恼”,要创新“党建指导员+政策联络员+发展顾问”复合型服务模式,将减税降费、要素保障等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需警惕资本无序扩张的潜在风险,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建立合规经营预警机制,引导企业坚守主责主业,在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中校准发展航向。
激活“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协同担当,聚资源、促创新,以组织优势锻造转型升级“强引擎”。产业链条的韧性强弱,取决于各环节的协同程度。要打破“各扫门前雪”的孤立状态,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立体覆盖”的党建网络。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推动“链主企业党委+配套企业支部+服务专班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形成决策共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范式。针对中小企业创新资源分散的痛点,建立“红色智库”平台,通过党员技术骨干跨企流动、研发设备共享机制,破解“单打独斗”的困局。面对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挑战,组建由产业链党组织牵头的标准联盟,在质量体系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构建自主话语体系。更要着眼全局谋划“党建生态圈”,将金融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纳入协同体系,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创新沃土,使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现实生产力,在产业链上下游编织紧密协同的“命运共同体”。
激活“功成不必在我”的格局担当,优生态、谋长远,以服务理念培育可持续发展“新沃土”。面对“数实融合”的时代课题,要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赛道设立“党员先锋实验室”,组织“揭榜挂帅”攻克关键技术瓶颈。针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敢转”“不会转”难题,构建“党建+数字服务商+专业机构”赋能体系,开发适配中小微企业的轻量化改造方案。在绿色低碳转型攻坚期,建立党员带头的碳足迹管理小组,将ESG理念融入生产全流程,探索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路径。更要着眼未来产业布局,通过产业链联合党委搭建“政产学研金”对接平台,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播撒创新火种。这种创新不是另起炉灶的颠覆,而是通过党建纽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让传统基因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机,使创新突破成为产业链价值跃升的核心引擎。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选调生 张成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