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按照“示范引领、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的总体思路,多措并举激发银龄“引领力”,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码鼓劲。
以金夕堡垒助组织聚“魂”。紧扣政治引领要求,发挥老同志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优势,助力基层组织振兴。坚持“夕阳红”辉映“党旗红”,在232个村(社区)党组织普遍建立“夕阳红”党支部,并根据居住区域、兴趣爱好、职业特长等设置党小组,为基层组织建设凝聚更多力量。推动“银辉”携手“朝阳”,统筹区老科协、老促会等力量,选派15名老同志担任年轻村干部“成长导师”,结合所在村具体情况,帮助推动工作。探索“机关”联动“乡镇”,组织区农业农村局等区级机关10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村党组织结对,逐步实现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以银发人才促产业增“收”。统筹推进区、镇两级“银发人才库”建管用工作,夯实产业振兴基层基础。积极拓宽引才渠道,以涉老组织、机关单位、返乡专家等为重点,通过走访调研、摸底筛选、访谈交流等方式,广泛动员430多名老专家、老党员、老教师入库发挥作用。搭建载体健全机制,聚焦石港黄桃、二甲黄桃等特色产业,通过发布服务清单、开展现场观摩、组织技术推广等活动,将银发人才所能与群众所需精准对接。统筹力量发挥优势,出台“银发人才”具体使用办法,推动银发人才工作站与老党员工作室、银发先锋驿站培育一体谋划,形成“银发助农服务驿站”等一批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示范载体。
以乡风文明为治理添“彩”。找准老干部工作与移风易俗工作的结合点,着力强化宣传引导、深入基层一线、突出示范带动,引领群众破陋习、树新风。聚焦环境提升,成立“银发劝导队”和“夕阳红义务宣传队”,通过选树“红黑榜”、开展“村村比、户户评”等活动,推动房前屋后、集镇周边、田间地头卫生整治。聚焦公共服务,组织五老群体开设课后陪伴、周末绘画兴趣班、开展青少年心理辅导等,持续优化惠民服务模式。聚焦社会和谐,广泛开展“银龄入网”工程,普遍设立“五老”调解工作室,打造“三会治村”新模式。一年来,协助调处邻里纠纷200余起,排查矛盾隐患150余个。
(严彬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委老干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