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让流动党员异乡有“家”

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农村党员队伍面临着空心化、老龄化带来的新情况,这无疑为党员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如何有效地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现实问题,不仅关乎党员队伍的稳定与发展,更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开展“纳联归档”“纳学归心”“纳保归战”等一系列创新行动,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更加精准有效。

要以“纳联归档”确保流动党员“流而不失”,让管理无死角。面对流动党员这一特殊群体,如何做到精准管理,是我们必须要回答好的实践课题,这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基层党组织通力合作,织好管理网,确保流动党员管理“两头不落空”。首先,街道层面要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活动,充分利用大数据核查、商会企业排摸、网格登记排查、村社服务站报道、在线自助登记等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地毯式”排查,确保每一名流动党员都能被精准定位。其次,要切实建立支部委员联系流动党员制度,依托流动党员发动态分布图,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访谈、微信沟通等方式与流动党员保持常态化联系,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

要以“纳学归心”确保流动党员“流而不变”,让忠诚不褪色。流动党员分布广、个体差异大、学习难集中等难点日益显著,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载体、运用数字技术,确保流动党员的思想不掉队、初心不变色。一方面,要打造“云课堂”,将党支部建到“云端”,依托“学习强国”“时代先锋”等平台,开设“空中课堂”、“云上直播课”等栏目,及时为流动党员充电赋能,让流动党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学习到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建立“红色联络员”制度,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学方式开展系列学习教育行动,定期通过微信群推送党日活动学习资料,努力做到教育管理全覆盖、无遗漏。

要以“纳保归战”确保流动党员“流而不怠”,让榜样有作为。流动党员身处异乡,常常面临着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的问题,因此更需要组织在关心关爱、搭建平台、保障资源上下功夫。在暖心关怀方面,要定期开展“红色敲门”行动,在流动党员过政治生日时送祝福、逢年过节时送温暖、特殊困难时送慰问,让流动党员在异地安好“家”、定下“心”;在广搭平台方面,要围绕流动党员所需所长,引导其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深入参与文明城市创建、街道夜巡等志愿服务,充分发挥战斗员作用;在资源保障方面,要整合流入、流出两地优势资源,开通服务热线,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培训、教育学习等“一站式”便捷服务,真正让“流入”变“融入”。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