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要闻 > 正文

央企眼中的2025

小新说:为应对2025年形势变化和改革创新发展要求,中央企业提出了那些新举措?如何更好发挥央企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国资报告》杂志2025年第3期推出特别策划“2025央企动向”,收集中央企业年度工作会议报告,结合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对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梳理和分析。小新为您分享其中的综述文章《央企眼中的2025》

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央企的改革发展对相关领域和行业具有广泛影响。每年年初央企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都会对新一年的形势进行研判,并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是观察央企新一年工作特点和趋势的重要窗口。2025年,央企对形势有哪些研判?工作有哪些新的动向?

我们通过对央企年度工作会议报告的分析发现,在央企眼中,2025年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经济运行仍面临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汽车、油气、煤炭、民航、建筑等行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央企自身也有一系列短板需要补齐。同时,央企一致认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也没有变。面对2025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梳理发现,央企在稳增长、科技创新、国企改革、布局优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策略,共有19项值得关注的新动向,集中展现了央企新一年工作的特点和趋势,也为推动2025年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提振市场信心提供了生动注脚。

宏观经济形势的危与机

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了多方影响。因此,新的一年,对形势进行正确研判,是央企做好2025年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梳理央企工作会议报告发现,关于2025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央企普遍认为:

从外部因素看,美国特朗普再次上台,将倾向于推出“极限施压”的对华贸易政策,并继续加大科技和产业遏制,地缘政治冲突变数将导致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造成冲击,这些都将深刻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并引起股市、债市和汇市的波动,加大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难度。

从内部因素来看,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依然偏弱,阶段性产能过剩。近年来,我国虽然持续加大对战新产业领域的投资力度,但投入产出存在滞后效应,效果尚未充分显现。同时,部分传统产业增长空间受到挤压、周期性明显,地产、建筑、钢材等行业经营困难加剧。

央企上市公司是央企在资本市场的核心资产,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同时,央企还肩负着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任。对于2025年资本市场的走向,部分央企强调,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加速出清,新设基金整体趋减、新增投资延续放缓、退出交易大幅减少,特别是新“国九条”大幅提高上市门槛,IPO难度加大,退出“堰塞湖”现象加剧。同时,在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叠加金融监管不断收紧的背景下,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业务面临新增投放困难、业务息差缩小的挑战。总体而言,资本市场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底层运行逻辑发生深刻变化,股权运作需适应形势积极应对。国资监管、行业监管更趋严格,对国有资本运营的专业能力和合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国家能源集团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能共享号”

国家能源集团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能共享号”

在冷静研判困难和挑战的同时,央企一致认为,我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们有大国经济共有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制度优势。特别是,2024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部署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有力支撑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同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不少发达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与我国经贸合作需求不断上升,这有利于我国在更大范围汇聚要素资源、更深层次扩大国际合作,为经济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部分央企还强调,2024年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中国证监会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等政策,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为国有资本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行业变化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央企大都分布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如能源、交通、通信等。在央企眼中,2025年,不同行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考验,我们梳理分析相关央企的研判有如下发现:

在汽车行业,相关央企指出,国内汽车市场总体呈现稳增长的态势,但有限需求下的市场竞争必将引发更加激烈的产品战、价格战,头部企业大批重量级、高热度产品投放市场并不断推出“低价爆品”,企业间兼并重组速度加快,汽车品牌格局将会进一步发生深刻改变。欧盟、美国等对新能源汽车贸易和投资壁垒增加,也将对汽车出口带来持续不利影响。同时,全球汽车市场在更新需求和普及需求双轮驱动下,需求总量继续上升,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加快,2025年新能源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内新能源渗透率预计将超过60%,汽车技术优势加速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国机集团国产最大450马力无级变速轮式拖拉机试制成功

国机集团国产最大450马力无级变速轮式拖拉机试制成功

油气行业面临市场化改革和低碳化转型的双重挑战。相关央企强调,随着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全方位推进,油气行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化石能源将逐步从“主体能源”转变为“兜底能源”,非化石能源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虽然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需求仍将保持增长,但全球油气市场供应将趋于宽松,国际油价下行的风险较大。

2025年,由于新能源替代作用显现和煤炭进口量的增加,预计煤炭市场将会保持基本平衡、时段性波动的发展趋势,煤炭价格可能会呈现出温和回落的态势。不过,相关央企强调,随着连年增产保供的压力增大,煤炭重点矿区资源接续紧张、部分老矿区资源枯竭现象日趋严重,矿井深部开采面临的各种灾害严重、复杂难采等问题突出,对于地质专业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需求迫切。

当前,国际航线尚未完全恢复,国内运力供大于求,民航业竞争激烈。相关央企指出,“增投不增效、旺丁不旺财”的趋势很可能还将延续。同时,新的动车组运营时速达400公里,将对民航业形成新的更大冲击。另外,疫情之后,民航客源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高端商务需求不足,大众化趋势明显,也将对机票价格带来影响。

此外,根据相关央企的研判,建筑行业处于周期性下行阶段,产能严重饱和,“内卷式”竞争加剧,盈利能力逐渐下降,增长空间受到挤压。传统化学工程市场竞争加剧,化工产业受周期波动影响大,盈利能力明显下滑。有色金属行业虽然总量进入平台期,但结构性机会更加突出。

同时,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全面驱动ICT技术升级,推动产业生态重塑及网络安全治理变革。相关央企指出,这需要央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性能,以高质量供给更好满足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

央企与时俱进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结构,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高质量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面对上述形势和考验,对照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关要求,央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有一系列的短板需要补齐。部分央企提出,创新主体意识还不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攻关能力有待提升,距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有差距。部分央企提出,改革系统性、协调性、针对性不强,考核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完善。部分央企提出,对照“一利五率”的年度要求,以及面向世界一流企业的长周期经营质量表现,在营业收现率、“两金”控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经营“含金量”和效益“成色”还不足。部分央企提出,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形成新产业新动能的能力不足、力度不够,有优势的新业务发展速度仍不够快,主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还有部分央企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不够,全面从严治党、一严到底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等等。

在上述认识基础上,围绕新一年的工作,央企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

稳增长方面,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央企强化“一切成本皆可控”“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纷纷加强成本管控,向精益管理要效益。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大多数央企选择以更加积极进取的态度开展国际化经营与合作,并积极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2025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两新”“两重”的政策支持力度,央企也将继续用好“两新”“两重”政策,带动有效投资。央企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价值长期被低估,2025年,央企将在相关政策指导下,推出更多更实的举措,进一步做好市值管理工作。

科技创新方面,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央企编制的“十五五”规划将更加突出科技引领。2024年11月召开的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大会从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加大前沿颠覆性技术布局3个方面,对全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作出具体部署,在上述背景下,央企均把原始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此外,在创新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等方面,央企也将有更新的举措推出。创新创业投资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更是对新思想、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前瞻性布局,对于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2024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2025年,央企创新创业投资将进一步提速。

中国建筑承建的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规模全液冷智能算力数据中心投产

中国建筑承建的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规模全液冷智能算力数据中心投产

董事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2024年9月召开了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工作推进会,对央企董事会建设的新目标进行了规划:从现在起到2025年底,中央企业集团和二级子企业层面董事会建设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董事会制度更加健全、运行更加规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在此基础上,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成改革任务的时间部署相衔接,到2029年在中央企业集团和各级应建董事会的子企业全面建立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2025年,央企将落实会议相关要求,加快建设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在这一年,央企在国企改革方面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比如,把建立健全各领域全级次穿透式监管体系作为工作重点,推动薪酬管理改革真正落实落地。

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当前,人工智能浪潮持续涌动,央企纷纷接入DeepSeek,人形机器人发展方兴未艾,部分央企抢先布局,2025年,央企将加快开辟“第二曲线”,在新兴领域打开新局面。目前,新能源装机规模已提前六年实现,调控新能源发展节奏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央企在新能源开发过程中将更注重质效。在加快向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的同时,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竞争的新焦点,汽车央企将发力智能化下半场,努力打造新竞争优势。建筑行业正在经历行业洗牌的关键阶段,建筑央企将在存量方面勇做减法,在布局战新产业方面严做加法,以应对当前的行业挑战。

面对2025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央企将居安思危,化危为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国资报告》记者 原诗萌)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