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要留清气满乾坤”的担当,持之以恒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在思想淬炼中筑牢防线。中央八项规定其精神实质是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靡浪费、坚持廉洁从政、践行务实作风。十余年来,党中央以“徙木立信”的坚定决心,以上率下、层层推进。从压减“三公”经费到严控会议开支,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规范公务出行,从查处违规收送礼品到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刹住了“四风”蔓延之势,纠治了“七个有之”乱象,推动了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24年,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成为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行动纲领。这些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战略擘画。
在制度建设中扎紧篱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从改进调查研究到精简会议活动,从规范出访安排到厉行勤俭节约,每项规定都直指作风顽疾。2025年1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6430起,这已是连续第137个月公布月报数据,彰显了“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政治定力。面对“不吃公款吃老板”“不收现金收电子红包”等新表现,纪检监察机关创新运用大数据监督、专项审计等手段,让“四风”问题无处遁形,并推动建立“负面清单”“容错纠错”等制度,实现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在为民实践中夯实根基。中央八项规定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将纠治不作为乱作为作为重点任务,推动建立“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机制。这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实践,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作风建设成效,最终要由群众评判。当“门难进”变成“码上办”,当“踢皮球”转为“马上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对作风建设最有力的肯定。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选调生 王宇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