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民营经济既是“生力军”,也是“潜力股”。作为服务民营企业的“店小二”,干部既要当好“服务员”,也要成为“助推器”,以“接地气”的服务态度和“在线等”的响应速度,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助力他们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好政策“引路人”。政策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指南针”。一方面,要去到工厂车间倾听最真实的声音。切记键盘不能代替脚板,指尖不能代替脚尖,只有深入一线了解企业需求,才能为政策“找对人”“帮到点”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当好政策“翻译官”。要把政策的“专业术语”转化为企业听得懂、用得上的“大白话”,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政策、运用政策,真正实现政策红利的“直达快享”,让政策从“文件上”走到“心坎里”。
当好服务“贴心人”。贴心高效的服务是营商环境的灵魂。一方面,要破除“一锤子买卖”的思维定式。服务企业不能虎头蛇尾,要从项目审批到落地投产,从政策对接到问题解决,每个环节都要有干部的助力。另一方面,细心服务要体现在“精准滴灌”上。干部要像“绣花”一样服务企业,不能搞“大水漫灌”。要建立企业需求“清单化”管理机制,对每个企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都做到心中有数,政策推送要“量身定制”,问题解决要“对症下药”,将每一根“毛细血管”疏通,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当好发展“护航人”。杭州“六小龙”的出圈,正是耐心资本与创新企业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在服务民营企业的新赛道上,耐心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要摒弃“拔苗助长”的急躁心理,学会用“长周期”的视角看待企业成长,既要在企业顺风顺水时“添柴加火”,更要在企业遭遇困境时“雪中送炭”。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作为“店小二”,不仅是从“管理者”到“服务者”身份的转变,更是思维的革新,我们要摆正地位、找准方位,时刻把企业的“烦心事”当成自己的“心头事”,把企业的“需求清单”变成我们的“服务清单”,让政策落地有声、服务温暖有力、发展持续有劲,助力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乘风破浪、稳健前行。(作者:浙江省永康市花街镇 陈昱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