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从“听到心里”“写在纸面”到“落在实处”,党心连着民心,民意与国策共鸣。发展向前,民生向暖。从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到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从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到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一系列有力的举措不断契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生动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执政为民的理念,为新时代民生发展注入澎湃暖流。
得民心者得天下。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的事情没有小事,人民的疾苦就是党员干部最应当关心的事情,人民幸福就是党员干部最应当为之奋斗的目标。纵观2024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9%;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运行基本平稳,惠及参保群众2.38亿人次……每个民生小目标的落地生根,都是从愿景变为实景的幸福写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不变的初心,更是坚定的行动。要时时、事事、处处守好人民的心,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需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让政策实施始终与群众心跳同频共振,一步一个脚印把“幸福梦”“安居梦”“乐业梦”“安康梦”一一实现。(作者:唐代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