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益处,自古以来名家名言何止千言,崇尚读书、信赖“读书人”,早已深入了中国老百姓的骨髓,融入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血脉,成为了国民精神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部分。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新时代“读书人”的角色,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做好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必读书目。
读理论书以明志,党员干部要做一心向党的“读书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书固然多多益善,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必须择善书而读之。自古“读书人”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多读思想著作、理论之书,而且必须多读原文原著,领悟原旨要义,补足精神之钙,涵养政治品格,让理想信念成为心中的灯塔,努力成为一个对党绝对忠诚、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读书人”。
读知识书以济世,党员干部要做一生为民的“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思想家张载的“横渠四句”道尽了历代“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其中任何一句,都不是死读书、空读书、乱读书所能实现的,归根到底还是要根据需求、结合实践、应用成果。面对知识爆发、需求多元的新环境,党员干部既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要掌握“造福一方”的本领,应当多读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的知识书籍、实践之作,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增长实践才干,努力成为一个既能从广袤书海中“炼就金刚钻”,又能在为民服务中“念好无字书”的“读书人”。
读文化书以养性,党员干部要做一身正气的“读书人”。我们经常在一些古宅的匾额上看到“耕读传家”四个字,可见其深入民心。其中的“读”,可不是为了“学得文武艺,售与帝王家”,而是为了学“礼义廉耻”做人处世的道理,以修身养性治家。党员干部在读好理论之书、实践之作以外,不妨抽空读一些陶冶性情、荡涤心灵的文化之书、廉洁之书,比如定期来一场亲子阅读和旅行,读一读家书家信,看一看郑义门、于谦祠,与家人们分享清风如许的感悟,甚至不妨在书房立一条家规家训,做一个既可乐享岁月静好,又能涵养家风正气的“读书人”。
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更加积极响应读书思政、读书思勤、读书思廉的倡议和号召,更加主动走入新时代“读书人”的行列,以忠诚的内核、勤廉的素养,续写中华民族“守正创新”精神史诗的新篇章。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纪委监委 郑志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