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以“三色”书写年轻干部的青春答卷

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既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建设的生力军。手握“笔墨纸砚”,在基层的沃土上书写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在改革的浪潮中锤炼着担当作为的品格。从“谈写色变”到“以文辅政”,从“提笔茫然”到“文思泉涌”,年轻干部的成长之路,恰似一幅以赤诚、躬耕、坚韧为底色的青春画卷。

执“赤诚”之笔,绘就信念底色年轻干部若想以文字为剑、以思想为盾,必先筑牢信仰之基。现实中,有的干部将“没学过”“不会写”当作挡箭牌,根源在于缺乏对写作价值的深刻认知。写作不仅是谋事之基,更是成事之道。它是对政策理解的深化,是对群众诉求的凝练,是对工作逻辑的梳理。唯有怀揣一颗“热心”,将写作视为锤炼思维的“磨刀石”、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才能在字里行间注入真情实感,让文稿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写作之“外功”,在于扎根实践、体察民情,在田间地头倾听方言土语,在社区巷陌捕捉民生百态,让笔下的文字沾泥土、带露珠。唯有如此,方能避免“闭门造车”的尴尬,写出“接地气、冒热气”的“鲜活”文章。

展“躬耕”之姿,锤炼专业成色。写作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它需要以“匠心”雕琢每一个标点,以“耐心”打磨每一段逻辑。那些看似“万能”的模板套路,往往因缺乏针对性而沦为“正确的废话”,唯有立足实际、开门见山,才能让文稿成为推动工作的“行动指南”。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年轻干部应在基层一线挖掘鲜活素材,在互学互鉴中淬炼专业素养。这种“知行合一”的训练模式,既破解了“无从下笔”的困境,又锻造了“提笔能写”的底气。

铸“坚韧”之志,彰显担当本色”。写作是一场孤独的长跑,需以“恒心”为伴。有人初学时“小有成绩便洋洋得意”,有人遭遇瓶颈时“无从下手索性摆烂”。但真正的写作高手,往往在“千锤百炼”中涅槃重生。那些被批注得密密麻麻的“花脸稿”,恰是进步的阶梯,那些反复推翻重写的深夜灯火,终将照亮前行的道路。新时代呼唤“既能扛重活,又能写硬稿”的复合型干部。年轻干部要敢于跳出“舒适区”,主动挑战调研报告、政策分析等“硬骨头”,在“写与改”的循环中拓宽思维边界。只有让笔尖常润、思想常新,才能以“蛇行千里”的韧劲,在改革发展的天地间书写壮丽篇章。  

(温州市瓯海区潘桥街道党建统领办公室 徐艳慧)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