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维护党内团结统一的经验启示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团结统一既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纵观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实践,党在维护自身团结统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制定正确的纲领与政治路线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内在依据;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关键因素;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总结这些经验启示,对于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团结统一 纪律建设 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5.05.011

【作者】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江苏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 徐丙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曹 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1]纵观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功领导人民群众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注重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总结这些经验启示,对于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正确的纲领与政治路线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内在依据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要求,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及行动路线,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2]。实现党的纲领需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

早在党的一大制定的党纲中,就提出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大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当时的经济政治状况,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同时指出党的目标是要“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3],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结合,奠定了团结统一的政治基础。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践问题的新阶段。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4]。这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的科学表述,使党的团结统一得到进一步加强,并成功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基于新的实践探索,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成为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共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新纲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分析实际情况、明确政治路线提供了重要条件。党的十三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此后,党的基本路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七大将党的基本路线中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由“富强、民主、文明”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5]。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发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6]。党的基本路线的确定及完善,使其能够在时代的发展变迁中始终成为全党保持团结统一的政治基础和重要原则。

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作用,一方面必须坚持其指导地位,另一方面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解决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问题中实现发展与创新,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础上持续形成新的科学指导思想,为实现党的高度团结统一提供了思想基础。

早在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初步结合。但由于在相当长时间内,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本国革命实践缺乏完整、统一的了解,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使党领导的革命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艰辛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理论和一条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创立了毛泽东思想。1941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使全党深刻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深入人心,从思想根源上极大地加强了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一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实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不仅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还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全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实现思想认识的团结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党在思想上形成了高度的团结一致。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党的团结统一的关键因素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关键原则。权威是任何阶级和政党夺取和巩固政权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需建立能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中央委员会,以实现统一意志和集中力量。同时,要以经验丰富的政治领袖为核心,实现全党团结一致,推动革命事业前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总结历史经验,重视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的团结统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历经长期革命斗争,才能锻造出成熟的领导核心。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我们党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特别强调了党的纪律,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文件,进一步强化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七大进一步巩固了党的团结统一。新中国成立后,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成为全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设立监察委员会等举措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团结统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于推进改革进程尤为关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领导机构建设,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6月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陆续制定、修订了一系列党内法规,从制度上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巩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党中央还将政治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安排,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巡视的根本政治任务,保证了全党团结统一。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

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团结统一依赖于纪律的保证。党的纪律通过规范行为和惩戒措施,既引导良好习惯,又发挥警示作用,确保全党思想和行动一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践中,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将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关键,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凝聚了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和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党必须依靠铁的纪律将党组织和党员严密组织起来。党的一大制定的党纲从多个方面规定了党的纪律,如其中的第四条规定:申请入党者在加入党的队伍之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8],对党员在党的纲领和政策基础上的团结一致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二大在党章中设立了“纪律”专章,并强调党要有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要求“个个党员须牺牲个人的感情意见及利益关系以拥护党的一致”[9]。在党的五大上,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政治纪律”的重要概念,并将其置于各项纪律之首,以确保全党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保持高度一致。其后,党根据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纪律建设,聚焦并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了党的团结统一。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制定了党内法规,统一了领导机关的行动。在解放战争时期,请示报告制度和党委制度的建立有效克服了部分地区出现的无组织、无纪律现象,进一步增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进一步加强纪律建设,建立了纪检监察机构和纪律检查体制,确保党的决议得到正确执行,维护了党在全国执政后的团结统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纪律法规,推动纪律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强化了纪律监察机构的职能。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纪委与监察部实行合署办公,加强了纪律检查工作,强化了行政监察职能,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合力。在党的十六大之后,完善的巡视制度配合监督力度的加强,显著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将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党的各项纪律中,党中央强调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并将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和党中央权威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中央不断推进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党内法规体系。在此基础上,党一方面严格监督执纪,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强化党内监督,践行执纪的“四种形态”,强化巡视监督,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为构建科学规范的党内监督体系夯实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一系列集中教育,尤其是党纪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持续的学习中接受了精神洗礼,增强了纪律自觉,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增强群众组织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ADJ002)

注释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55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50页。

[3][8][9]《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33、1~2、163页。

[4]《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2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49页。

[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9页。

[6]《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20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10页。

责 编∕韩 拓  美 编∕周群英

 

The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Maintaining the Party's Solidarity and Unity

Xu Bingxiang Cao Pu

Abstract: The solidarity and un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re not only the basic premise of its ow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achieve the Party's goal. In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of more than 100 years, the Party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maintaining its own solidarity and unity, mainly including: formulating a correct guiding principle and political line is the internal basis to maintain the solidarity and unity of the Party; continuously promoting the Party'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to maintain the solidarity and unity of the Party; safeguarding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leadership is the key factor to maintain the solidarity and unity of the Par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to maintain the solidarity and unity of the Party. Summarizing these experiences and inspirati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safeguarding the solidarity and unity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and on the new journey.

Key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lidarity and unit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and inspirations

[责任编辑:韩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