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典范,“千万工程”不仅为浙江乡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全国乡村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关键在于构建长效机制,从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带领千万乡村找到发展的最优解。
从“整治”到“提质”,绘就乡村宜居新画卷。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基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环境从“整治”向“提质”升级。坚定不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筑牢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持续实施厕所革命、美丽庭院建设、绿色产业引进等惠民工程,让乡村更加干净整洁,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注重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同时,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保护。通过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让乡村既保留优美的田园风光,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守护”到“焕新”,激发乡村文化新活力。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守护乡村文化的根脉,通过修复古村落、传承非遗技艺、记录民俗传统等方式,系统性地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为乡村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借助数字化技术、文创产品等,赋予乡村文化新的表达方式,让文化文明浸润现代乡村生活,培育和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让乡村文化在保护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现代农业等的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农文旅品牌,开发农事体验项目和服务,让乡村文化在“三农”中发挥出更大价值,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从“赋能”到“融合”,点燃乡村发展新引擎。科技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动力。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动科技赋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网络覆盖,提升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和装备,如无人机施肥、智能温室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此外,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有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千万工程”紧盯民之所盼,落实落细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汇聚起强大力量。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姜家山乡人民政府 吴子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