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着力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战新产业“百大工程”专项行动,启动并推进“自主新能源汽车百万辆转型升级工程”。2024年,东风公司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86.1万辆,同比增长64.4%,自主新能源销售81万辆,同比增长122.5%。战新产业营收占比26.5%,比2023年提升8.1个百分点;完成战新产业投资222.2亿元,战新产业投资占比78%,比2023年提升10个百分点。东风公司新能源汽车转型步伐坚定有力。
坚定战略转型,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塑造发展新动能
实现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全面布局,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东风汽车构建面向豪华、高端、主流市场的全品类新能源产品矩阵,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品牌建设形成新局面。在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对标评价中,东风汽车连续三年位居央企前十,东风岚图获评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产品品牌。
实现新能源专用平台的全面布局和全方位产品矩阵,产品力进一步提升,主力产品市场表现持续向好。在乘用车领域,完成了M TECH猛士平台、东风量子平台和DSMA节能三大平台的打造,覆盖混动和纯电市场。2024年基于三大平台共投放7款全新自主乘用车新能源产品,主力自主品牌实现全面电动化。东风岚图、东风奕派、东风纳米先后月销突破万辆,岚图梦想家销量位居新能源MPV市场第一。公司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实现向合资企业输出。打造70kW、150kW和350kW三大氢动力平台产品,氢燃料商用车累计销量行业第一。
形成支撑战略转型的产业链布局。以自主掌控关键核心资源为导向,对电池、电驱、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进行产业化布局。其中,固态电池布局350Wh/kg、400Wh/kg能量密度电芯产品,建成年产88万台自主乘用车电驱动总成、10万台商用车驱动电机能力,以及42万套自主控制器和70万套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生产能力,IGBT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批量应用于东风全系列新能源车型,并向行业供货。
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度掌控关键技术,夯实转型基础
突出自主创新,加快掌控关键核心技术。东风汽车自主品牌研发投入强度达8%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800多件,连续3年获“专利创新指数”自主整车集团年度第一。马赫超级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7.06%,再次刷新行业纪录;在自研国内首个中央集中式SOA电子架构的基础上,打造全新一代天元架构;加快车规级芯片、AI大模型、多场景高阶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的自研和掌握。
注重融合创新,“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成效。成立车规级芯片创新联合体,通过公司百万辆级规模汽车芯片应用需求拉动,与中国信科等40余家单位联合攻关,量产首颗国产高性能车规级MCU芯片DF30,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联合中国移动、清华大学等10余家单位,攻克高准确环境感知与超视距信息共享等关键技术;与中国中车在合作开发量产IGBT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量产碳化硅SiC模块;与中国铝业、中国一重等上下游11家企业联合攻关一体化压铸技术,完成行业首台高国产化率16000T压铸装备制造。
推动跨界创新,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把握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在自主研发的同时,加强与华为等ICT行业企业合作,推动AI大模型等智能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发力高级别自动驾驶。携手地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建设,示范运营L4级自动驾驶汽车产品,打造丰富的商业场景,助力智慧交通建设。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组织运营模式,激发转型发展活力
大力实施结构调整。强化总部指挥、决策、管理功能,推动专业化整合,将27家集团直管单位整合为以自主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汽车金融4个事业群和两家合资企业为主体的“4+2”事业格局,统筹推动研发、营销、采购、制造等全价值链协同。整合集团研发资源,构建“1+n”研发体系,推动平台化、模块化研发,统筹基础性、共性和前瞻性研发,集聚优势增强创新能力。
全面实施新型经营责任制。对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当期目标+中长期能力建设”双目标刚性考核,激励挑战高目标。每月发布考核“红黑榜”,对月度排名前列、排名提升单位实施正激励,对排名下降单位实施负激励,对季度排名末位的单位实施谈话提醒,对连续两个季度处于末位的单位,进行干部调整。
全面实施车型开发项目制。强化车型全生命周期管理,选优配强车型项目团队,保障PM(项目经理)权利,聚集全价值链资源支持车型开发。建立对赌机制,将项目团队成员的薪酬、职级晋升与产品销量和利润强挂钩,着力打造“爆款”产品。
在建设汽车强国的征程上,东风公司将牢记初心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实干担当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确保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百万辆目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东风力量!(文章来源: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