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理论前沿 > 正文

“乡”逢好时节 四海聚才共逐“浪”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人是主角、更是关键。各地基层党组织要大力引才、育才、用才,引领更多有志向、有担当、有魄力的人才筑梦田野,真正造就群“星”汇聚的生动局面,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蓬勃生机。

“乡”逢炽热情怀,筑巢唤得“雁归来”,聚才共逐梦想之浪。每一个在外奔波奋斗的人,都对故乡有着天然的依恋和深深的情感。各地基层党组织若想筑巢唤得“雁归来”,既要盘点自身资源和人才家底,对在外求学、务工、创业的人才情况了然于心,常给在外人才拨打“亲情号”、寄送“家乡信”;同时也要结合探亲访友、阖家团聚等重要节点,与人才谈谈心、共话乡村的未来,通过政策扶持、保障服务、机遇供给等,进一步激活人才建设家乡、助燃事业的热情和动力,让更多在外人才把乡村视为成就人生抱负的沃野,用心追逐“反哺桑梓心犹丹”的梦想之浪。

“乡”逢成长机遇,风雨练出“千里马”,聚才共逐奋斗之浪。“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既是发展事业的必备条件,更是众心所望。无论是从高校招引专业知识过硬的毕业生,还是从广阔市场寻得创业致富的好手,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和禀赋,也会面对难以“接地气”等困境。要想让人才在乡村拔节而生、施展才华,既要专注于年轻一代,通过发扬“传帮带”的好传统,让经验丰富、农耕知识面广的老专家、技术派不断带出新生代;也要组织人才到先进地区汲取经验,用心形成有参考意义的“行动指南”;更要坚持在风雨中练出“千里马”,通过在田间地头解难题、在厂房大棚显身手,不断育出专业知识强、干事作风好、解题经验足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共逐“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奋斗之浪。

“乡”逢时代发展,一线托举“实干派”,聚才共逐发展之浪。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一些人才受困于与自己专业能力、兴趣爱好不匹配的岗位,在岁月磨砺中失去了奋斗的热情。如今的乡村事业百花齐放,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挑大梁,基层党组织要主动在一线托举“实干派”,切实打破“唯学历论英雄、唯职称给机遇”的条条框框,对人才多一点信任和支持,敢于让更多“青苗”登台亮相;也要为人才“画像”,根据学历、爱好、兴趣、特长等维度,给予他们合适的岗位去试炼;同时更要营造出“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的积极氛围,在一线识别人才、选拔人才、托举人才,通过物质保障和精神鼓励让人才心无旁骛干实事,真正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共逐“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发展之浪。(中共龙南市委组织部 余丽)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