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柴锋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用钢研究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请问,如何理解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解读:李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其内生动力必然是在企业家精神驱动之下面向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的持续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民营企业很难在缺乏创新的情况下发展壮大。唯有那些以企业家精神为支撑,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对市场需求保持高度敏感,在持续创新中源源不断向客户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的民营企业,才能获得发展。
持续创新是企业内生动力的核心
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则看,没有创新的企业就没有竞争优势。从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发展要求看,没有创新的企业就没有持续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可见,企业成长的内在规律要求企业将持续创新作为内生动力的核心。全球顶尖企业均以突破性创新确立行业引领地位,其领先地位的保持又依赖于后续不断的自我加压和持续创新。而处于跟随者地位的后发企业,要想在与领先者及其他参与者的竞争中得以生存,要想缩小与领先者之间的差距甚至后来居上成为新的领先者,就必须做到在创新方面优于已经在位的领先者和其他参与者,凭借更为出色的创新赢得经营规模的扩大、盈利水平的提高和市场份额的增加。这种创新涵盖多个维度:技术层面的突破是核心,同时需协同推进治理机制、组织架构、管理理念与手段的创新。就创新的时间布局而言,既包括民营企业在特定发展阶段以创新突破取得出色的创新成果,也包括民营企业始终处于创新的激活状态,可以在各个发展阶段、在面对各种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之时持续推进创新,由此使优势地位得以在动态演进中建立并获得巩固。
以持续创新为根本,要求民营企业内部必须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从上至下都要高度重视创新、推崇创新、坚持以创新立企。具体来说,民营企业需要大量引入创新型人才,包括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的各类创新型人才;需要在资源投入上向创新倾斜,持续将大笔资金投入到技术及新产品开发、创新业务孵化、管理创新活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工作中;需要建立创新型的组织架构体系与工作流程,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方式的创新行动留出足够的空间,并包容创新项目和人员可能的失败;需要在考核与奖惩制度中明确对创新投入、过程与结果的要求,持续奖励那些在技术和管理创新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部门与人员等。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内生动力的力量源泉
企业家是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企业设定清晰的愿景目标和战略路径,以专门经营企业为己任的社会人群。企业家身上体现出来的共性精神,即为企业家精神,构成企业内生动力的力量源泉。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必然不安于企业发展现状,不满足于企业停留在现有产业赛道、技术路线和管理水平的舒适圈中,总是高度关注未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方向,努力洞察社会进步、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最新趋势及其本质特性,既高度关注企业可能遇到的经营风险,又勇于大胆尝试和寻求突破,善于在整合内外部各种资源中带领全体员工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从而将看似潜存着较大不确定性或较高风险的重要投资或经营事项转化为经过努力可实现的目标和可完成的任务,并最终取得突出的经营成果,赢得企业的发展。
立足于此,对于每一家民营企业来说,都需要努力在内部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造就一批又一批出色的事业心强、经营能力出众的优秀经理人才。在此过程中,企业主要领导人是关键,需要率先把做强做优做大企业作为自身最重要的事业追求,在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身体力行,卓有成效地推动企业迈向新台阶,并将这样的精神借助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传递至企业内部的每一位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从而在整个企业内部营造出浓厚的企业家精神氛围,推动企业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企业在技术、人才、产品、市场等各个方面毫不懈怠、勇攀高峰。
服务国家战略是企业内生动力的时代牵引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目标追求,目标的高度和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发展可能达到的水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是时代对民营企业的呼唤,既赋予了广大民营企业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也为广大民营经济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将自身的发展嵌入国家整体发展之中、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的民营企业,必然能够确立起全体员工高度认同的高远目标,能够激发出每一位员工的家国情怀,形成强大的团队与组织工作激情,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与此相反,那些缺少国家战略牵引、只谋求“小富即安”的民营企业,必然会内生动力不足,其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往往在发展过程中会遭遇“天花板”。
有鉴于此,民营企业要理直气壮地以国家战略为牵引,将自身的战略目标与路径同国家在当前及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重点目标与任务等高度契合,凝聚内部共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确立自身高远的目标追求,并借助使命、愿景等的陈述,向内部全体员工和外部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等传递出清晰的目标信息,通过明确价值取向,凝聚员工共识,激励其为实现高远目标持续发力,在实现服务国家战略的共同目标过程中共创价值、共享价值成果,共同成就一番事业。
满足市场需求是企业内生动力的基础导向
作为经营主体的企业,是市场交易中的供给方,向市场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客户是市场交易中的需求方,通过市场获得自身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企业在与客户的市场交易中获得收入与盈利,由此为企业后续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越是能够很好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越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和盈利,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努力越能够得到承认,也越是能够有更多的追加投入用于后续发展。因此,想方设法满足客户的市场需求必然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引导力量。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民营企业必须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在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要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并不容易。企业必须持续提高市场洞察力,把握客户需求变化的最新趋势,围绕满足客户需求整合各种所需资源,精心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改善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尽可能大的价值。特别是,当前全球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发展的时期,新兴技术层出不穷,给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民营企业需要以足够的洞见力和想象力把技术方案同客户的潜在需求连接起来,甚至主动创造出新的客户需求,并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高效衔接,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的融合为客户提供新的价值。更进一步,现有领域和现有赛道的容量有限,同质化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企业内卷,持续内卷最终不利于民营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满足。打破这一局面,根本出路还在于企业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勇于围绕新的市场需求快速验证和迭代技术创新,在持续满足客户的各种市场需求的过程中以差异化赢得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