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美丽乡村 > 正文

河曲县柏鹿泉村

奏响乡村振兴奋进乐章

在河曲县城以东、楼子营镇以南,距县城7.5公里处,有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村庄——柏鹿泉村。该村地理位置优越,紧邻罗圈堡、娘娘滩等景点,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仅2.5公里,由柳家村、贾家村、周家村、围畔村四个自然村组成,因寺暖沟一土崖下川流不息的白鹿泉水而得名。全村幅员面积1333平方公里,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柏鹿泉村通过整治村容村貌、发展特色种植、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共建文明乡村等举措,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成绩斐然。

环境蝶变,焕新乡村颜值

“村子里这几年可是发生了大变化,以前想都不敢想能享受到这么好的条件。村子变美了,我们的日子也过得更美了。”80岁的村民周奋笑着感叹道。近年来,柏鹿泉村对标示范村建设标准,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民居改造工程,146户实现清洁能源取暖,152户完成厕所改造,同时推进污水集中治理工程,让居民污水入网,并建立污水处理站。此外,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改善农村环境与卫生条件,切实提高了居民生活幸福感。

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村里增设了老人、儿童健身活动器材,修建了1公里产业路。深化人居环境整治,重新改造白鹿泉水源地,恢复原生态景观,清理改造2处河道,新增30组分类垃圾桶。如今的柏鹿泉村山青水绿,成为干净整洁、文明宜居的美好家园。

红葱领航,产业蓬勃发展

在柏鹿泉村的产业发展版图中,红葱种植堪称耀眼明星。村党支部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积极探索契合本村的发展模式,通过“一乡一业”带动“一村一品”建设,推动红葱、西瓜、香瓜等产业蓬勃发展。

柏鹿泉村的红葱味辛辣、耐储藏,在当地及周边地区久负盛名。为进一步提升红葱的市场竞争力,村里创建了“鸣三省 柏鹿泉”品牌,借助品牌效应,不仅让柏鹿泉红葱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形成完整产业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带动众多农户走上增收致富路。

村委会副主任周志忠介绍说:“我们的红葱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1600亩,并且提前和各大经销商签订了100万元的订单协议,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红葱多销往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地,深受市场欢迎。农户平均增收四五万元,乡亲们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起来了。”

文旅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

依托白鹿神泉这一独特资源,柏鹿泉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一里荷花塘、十里不夜谷”景观,开发田园民宿、特色农家乐、烧烤自助广场,拓展白鹿泉水文化产业和亲子农耕采摘体验园,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综合发展。

围绕“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发展理念,以“西口古渡——柏鹿泉——罗圈堡——娘娘滩”各景点为主线,整合当地资源,引入景观农业、设施农业,开发农特产品。柏鹿泉村正逐步成为休闲农业旅游基地,推动当地经济向规模化、主体化、休闲化方向发展。2019年,柏鹿泉村荣获“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称号,2020年被评为“第二批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强化治理,共建文明乡村

柏鹿泉村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制定《村规民约》,组织传承好家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共评选出79户“星级文明户”,实现“星级管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返聘本土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创业,开展全民素质提升培训和技能培训,今年计划培训80人。

同时,该村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已投入15万元安装旅游景点监控设备数字平台。完善养老制度,建立养老餐厅和便民服务窗口,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一系列举措,将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展望未来,柏鹿泉村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全力打造产业强、环境美、乡风淳、治理安、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