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基层党建 > 正文

四川什邡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改造——

“老房子”变“好房子” 生活更美好

本报什邡讯 (通讯员 杨军)每天中午吃完饭,家住四川省什邡市方亭街道明珠电力家属区的王铭老人,都会乘坐电梯下楼散步,在小区的花园中与其他老人悠闲地聊着家常。“原来没有电梯,根本出不了门,生活太不方便了。”回想起之前的情况,王奶奶不由得叹气。2023年,小区开启全面改造,在社区党委、物业公司的共同努力下,75栋居民楼加装电梯,让居民第一时间享受到了“电梯时代”的美好。

近些年来,针对辖区老旧小区点多面广体量大、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矛盾纠纷较为突出等治理难题,什邡市大力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以党建引领推动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深度融合,实现管理由“乱”到“治”、人心由“散”到“聚”的转变。

健全党的组织,立起基层治理“主心骨”。坚持从理顺职能、压实责任入手,着力构建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治理体系,有效破解小区物业矛盾化解主体权责不清、管理缺位的难题。应建尽建延伸组织触角。在市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三级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延伸组织触角,以单建、联建等方式建立老旧小区党支部113个,实现293个老旧小区党的组织建设全覆盖,形成“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管理模式,切实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米”,让党组织在基层深深“扎桩”。前置把关选好业委会。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对业委会候选人人选把关机制,在业委会组建和换届过程中,充分行使对人选的建议权、资格审查权。在选举中,灵活采取集中投票、流动投票、网上投票等方式,最大限度争取小区业主支持,确保选举面积和人数“双过半”。目前,指导老旧小区新成立或换届业委会290个,党员平均占比25%,184名退休党员按法定程序进入业委会。交叉任职强化政治引领。通过法定程序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荐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和小区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进入业委会,推荐业委会成员、物业企业负责人担任社区“两委”兼职委员,切实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对业委会、物业公司的指导监督。

整合资源力量,拧紧多元共治“一股绳”。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强化网格、职能、资源三个整合,促进治理减负、赋能、增效。整合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建成市、10个镇街、124个村(社区)三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整合公安、应急、城管、交通等各类网格,重新划分为218个社会治理网格,统筹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化解、联合处置行动等社会治理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社会治理指挥体系,有效解决“网格”交叉问题。整合职能,实现“一网兜住”。充分运用各类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梳理形成“10+N”网格工作职能职责清单,包括信息收集录入、治安巡逻防范、矛盾纠纷化解等10项主要职责清单,明确社区党委领导下开展的政策法规宣传、文化活动组织、群众事项代办等“N”个工作内容,利用“好德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限时“一网办结”。整合力量,实现“共建共享”。全面推进“区域化”党建,组织8个社区党委与100余个群团组织、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共驻共建”,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为切入点,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参与治理,推动相互融合、互促共进,实现组织共建、党员共管、社区共治、事务共商,有效增强社区党组织的统筹能力。

推动各方协同,绘就小区治理“同心圆”。在充分发挥党员业主带头作用的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小区物业管理,持续遏制物业矛盾增量。以党员带头凝聚自治合力。推行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五化一推”机制,以网格化、常态化、精准化、多样化、长效化服务措施,推动党员主动到小区党支部亮身份、领任务。小区党支部按照党员个人特长,分别编入绿化维护、设施维修、老幼照看等志愿服务小组,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常态化开展集体活动,带动2万余名社区党员群众投身共建共治,推动解决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3000余个。以各方联动畅通自治渠道。建立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共同参与的“三方联动”机制,每月召开例会,交流工作推进情况,汇集居民诉求,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对小区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采取“业主提出、业委会动议、小区党支部预审、业主大会决策”的程序研究决定。近两年来,全市小区党支部主导三方联席协商305次,决策各类事项2064件。以资源下沉强化自治保障。大力推动工作力量、服务资源进一步下沉到小区,推行“部门结社区、干部结小区”工作联系机制,给予每个重点小区5万—10万元经费支持,因地制宜建设小区工作室,供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等统筹使用,切实为基层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更好条件。

[责任编辑:陈慧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