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绵阳城市学院一课程获批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二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评选结果,绵阳城市学院罗小娇教授团队组织的《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入选。这不仅是对该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也标志着学校在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和深化教育教学创新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深度融合,打造育人新范式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是城乡规划(五年制)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关键桥梁课程。罗小娇教授团队在课程建设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工程教育理念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2701

在课程内容建构上,团队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出发点,融合“三热爱”(热爱自己、热爱祖国、热爱行业),驱动学生实现匠才、匠品、匠心的个人成长变化。在课程中不断更新课程思政案例库,确保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例如,在讲解造型方法时,融入园林巨匠孟兆祯院士的生平及其“六法”结构,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大国工匠精神。

创新模式,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教学团队在教学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互动拓展,全程检测反馈。依托智慧课堂和AI助教,课前教师构建学习情景,学生自主探索;课中教师组织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成长,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在实训教学中开展工学结合的项目式教学,依托景观规划设计流程,设计教学实施步骤,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分组研讨、“师-生-机”互评等方式,实现教师研究性的教授,帮助学生进行挑战性的学习和创新性的实践。

2702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辛勤付出和协作。团队由多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师组成,他们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资源建设等方面分工明确、配合密切,形成了强大的教学合力。致力于推动思政育人取得实效,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指导学生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注重融入多元地域文化,参与下乡服务项目20余项;学生将绿色生态等文化形态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作品形式丰富多样,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近年来,参与景观竞赛和工程项目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许多毕业生投身于乡村全面振兴事业,获得了多方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以点带面,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

2703

罗小娇教授作为团队负责人,长期致力于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她表示:“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贴标签’,而是要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价值观的熏陶。”在她的带领下,团队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的成功入选,不仅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树立了标杆,也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学校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课程思政全覆盖。通过举办教学竞赛、开展专题培训、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同时通过教发通平台开放课程思政专家精品课,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涵盖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教学案例、实践方法等多个方面,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多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绵阳城市学院  张诗晗)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