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挥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知心人,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带领学子遨游知识的海洋,指引学子辨明前进的方向,给予学子拥抱生活的力量,让更多学子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材”。
惠泽如雨,启智润心。教育是传承知识和文明的事业。教师要透彻熟悉专业课程和学科内容,成为教书育人的行家里手,如“泉眼”一般源源不断地输送知识的养分,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汪洋里游刃有余。要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智慧,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出思维活跃、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这需要教师“向内求”,把知识内化成学识,把学识外化成学问;也要“向外寻”,对接时代,联通世界,用科技辅助教育,使教育促进科技。要有“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追求,以求真理为使命,在实践中出真知。
提灯引路,育人悦己。为师者,惟匠心以致远。匠心,要求教师不仅要精进教学技艺,更要做长期主义者,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信念,择一事,爱一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做“大先生”应有教育智慧和师者品质,尊重每一个个体、礼赞每一份生命,在敏锐的观察、深邃的思考中发现和欣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教师也应保持教书育人的底气,多一些对自己教育审美的自信,不被各类教法所捆绑,不被名利荣誉所束缚,放开手脚育人悦己。
言传身教,行为世范。一个良好的榜样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教师的言行举止仿佛刻刀,雕刻着每一位学子的雏形,因此,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正师道、修师德、铸师魂,用精湛的专业能力塑造人,用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人,用高尚的道德情操点化人。教育的本质,是点燃、鼓舞和唤醒,是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教师既要教闯荡世界的本事,也要教坦荡做人的道理,让学生们学习知识、找到答案、心生勇气、获得成长。
循循善诱,温暖如炬。教育不是纯粹理性的事业,而是需要爱心的事业。每名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极具变化和可塑性,需要教师以宽阔的胸怀、长远的眼光,包容不足、体谅局限、理解差异。当学生走入困境、遇到迷茫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点拨,也许就能为学生点燃希望的火种,甚至改变学生的人生走向。当学生误入歧途时,老师的循循善诱、良言暖语更能指引学生完成自我修正和进步。(洪雅县教育和体育局 苟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