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是基层干部记录民情、反映问题、总结经验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升工作质量和密切联系群众。写好民情日记看似是文字功夫,实则是作风建设的试金石,需要笔头带情、心头有秤、脚板沾泥,在笔墨间映照初心,在行走中丈量民情。
笔头带情,带着温度写。民情日记不是冰冷的流水账,需要饱含对群众的深厚情感,基层干部要用充满温情的笔触记录群众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才能让日记有血有肉。一句贴心的问候,一次真诚的交流,都值得被认真书写,当干部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用带着“体温”的文字反映群众诉求,就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关怀与被尊重,从而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搭建起信任的桥梁,民情日记就变成了传递温暖的“民生快递”。
心头有秤,带着问题写。民情日记的价值在于发现并解决问题,好的民情日记应成为“解剖麻雀”的问题清单。基层干部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以公平公正之心记录所见所闻,心中有谱,精准找出群众生活中的痛点堵点。无论是基础设施的短板,还是政策落实的偏差,都需在日记中清晰呈现,把问题找准,把情况摸透,形成“问题发现-整改落实-效果评估”的工作闭环,让每篇日记都成为解题“方程式”的重要参数。
脚板沾泥,带着责任写。写好民情日记,不能只坐在办公室空想,而要主动深入基层,走到群众中间,走向田间地头、社区街巷用脚步丈量责任。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体验群众生活,感受群众需求,了解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写出的民情日记才更具真实性和参考价值。把责任扛在肩上,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让脚板沾满泥土,才能让民情日记成为纾困解难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民情日记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党员干部应用心用情写好民情日记,在一笔一划中彰显为民情怀,在一字一句中诠释责任担当,让民情日记成为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乡纪委 韦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