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三字诀”练就过硬党员队伍

作为基层党组织,当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提炼“严”“廉”“实”三字诀,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同党员队伍“进出育管爱”管理紧密结合,努力锻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取一个“严”字,把牢党员“入口关”,锻造作风过硬先锋队伍。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把好“入口关”是确保党员队伍先进性的第一道阀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字立规矩,为党员入口环节树起立体化考察标尺,将廉洁自律的纪律基因融入党员发展全链条。思想认知考察是立根铸魂的破题之笔。入党动机的纯洁性需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同向而行,要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对《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进行专题学习,管好“进”的环节。要将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和践行情况作为重要考察指标,比如,浙江省《关于健全落实发展党员政治审查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抓好“7必查”、政治不合格“12条红线”等制度,正是对“思想入党”与“行动入党”提出了细化标准。行为表现审核是去伪存真的关键一招。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细化为具体行为准则,用于审核入党申请人的日常行为表现。比如,在工作中要关注其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是否认真负责、真抓实干,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在生活里,观察其是否秉持廉洁自律,有无奢侈浪费行为,能否自觉抵制享乐主义。

取一个“廉”字,抓细党员“培育关”,构建常态长效监督机制。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廉”字为核心,为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明确指引。唯有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党员管理教育全过程,才能筑牢培育党员的教育、制度、组织、监管等基底,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强化廉洁教育,筑牢党员思想防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调的廉洁自律,与党员“进出育管爱”中的思想教育内核同调同频。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应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纳入培训课程,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警示教育片等形式,深入讲解廉洁从政、廉洁用权的重要性。其中,尤其要对由风及腐、风腐一体、风腐交织等典型案例展开剖析,让党员深刻认识到廉洁是基本底线。规范廉洁行为,优化监督管理体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应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将其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纳入监督范围,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党员干部日常行为中的全面落实,切实做到内外一致、表里如一。要用好民主评议这杆“秤”,对于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稳妥审慎处置。营造廉洁氛围,提升培育整体效能。在党员管理教育过程中,应积极营造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的廉洁文化氛围。例如,利用党内宣传栏、微信群等平台,广泛宣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典型事迹,弘扬廉洁正能量,让党员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成长,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取一个“实”字,守护党员“为民关”,树牢为民服务先锋形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为党员服务群众提供了行动指南。基层党组织需以“实”字为要,引导党员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为民服务中展现先锋形象,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调研“走实”,摸准民生诉求脉搏。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改进调查研究,党员需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在党员“进出育管爱”体系中,基层调研是服务群众的第一步。党员应摒弃“蜻蜓点水式调研”,继承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答好“一线考题”,在调研中多问“导向有没有把准”“工作有没有到位”“准备有没有做足”,真正走到群众身边。服务“务实”,践诺群众幸福账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注重精简会议活动、提高工作实效,这与党员服务群众的质量息息相关。基层党组织应引导党员将精力聚焦于为民办实事,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形式化流程。比如,可以抽调机关事业青年党员、骨干党员挂职重点中心工作攻坚专班,带头配合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等重点工作,深入基层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机制“夯实”,构筑民意反馈闭环。服务群众不仅要有“说办就办”的速度,更需建立“办就办好”的保障机制,基层党组织要建立畅通的群众反馈渠道,主动收集群众对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群众反馈的问题,党员要实实在在地进行整改和完善服务机制。通过不断根据群众反馈调整服务方式和内容,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形成服务群众的良性循环。

(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 翁洁)

[责任编辑:李金芳]